钢琴练习指导“七要”
发布时间:2021-09-24 发布人:中国原创歌词网基地
钢琴练习指导“七要”
钢琴技能是一种习得技能, 练习是其形成的基本途径。然而, 并非所有的练习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为了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掌握钢琴技能,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练习指导的时候, 必须做到“七要”。
1. 要帮助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钢琴的每一种技能都有其特定的规范形态, 而掌握这些规范形态又都有其特定的练习要求。学生只有彻底明确了这些形态和要求, 才能知道自己的练习是要“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 才会以主动积极的态度来学习这种技能。
练习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过程。动作重复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但它不同于简单的动作重复。简单的重复不仅无助于钢琴技能的掌握, 而且还可能导致“教一步, 学一步”的被动学习。实验表明, 目的要求明确
的练习与目的要求不明确的练习相比, 可以节省 65%的时间。
为了帮助学生明确钢琴练习的目的要求, 教师应该向学生清楚地说明三点: 一是所学钢琴技能的规范形态; 二是达到规范形态的必备条件; 三是现时练习的最低要求。
2. 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钢琴练习时的各种动做都是在其头脑中的相应动作表象的指引下做出的。没有某一技能的动作表象, 就不可能做出相应的技能动作。钢琴技能的动作表象是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之后保留于头脑中的动作形象,对钢琴技能的形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钢琴技能的动作表象,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练习之前,必须进行正确地示范。这种示范可以通过教师的实际弹奏进行, 也可以通过录像进行。不管运用哪种示范形式, 都必注意如下几点:
(1) 要注意动作示范必须与言语指导相结合, 以增强学生对示范动作的理解。
(2) 对于较复杂的动作应该做到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 程序是: 整体示范→分解示范→再整体示范。
(3) 示范动作的演示速度要放慢, 以便于学生获得准确完整的动作映像。
(4) 要指导学生对示范动作的观察, 以使学生能迅速发现动作的主要特征及其与别的动作的细微差别。
(5) 运用录像示范时间不宜太长, 否则会将学生引向“看电影”, 而不是关注示范动作本身。
3. 要促进视觉控制向动觉控制的转化对钢琴弹奏动作的控制由视觉为主转化为动觉为主, 这是钢琴技能形成的标志之一。这种转化对钢琴弹奏的准确性、敏捷性和灵活性有决定性影响。钢琴练习必须促进这种转化,而不能妨碍这种转化。为此, 练习初期就应该明确而坚定地要求学生, 眼睛要多看谱少看手,要“眼快于手”, 不要眼不离手, 尽量让手“独立走动”。练习中期应该要求学生认真体会各种动作的运动感觉, 如手型、指法状态的感觉,指关节的支撑站稳感觉, 指尖的触键感觉, 手指的平均重量感觉, 以及掌关节和腕关节的支撑感觉和移位感觉等等, 以此增强学生对内部刺激的感受, 为动觉控制创造条件。在练习后期应该要求学生做到, 手的运动完全“跟着运动感觉走”, 实现动觉对钢琴弹奏动作的完全控制和调节。
4. 要科学地选择练习方式
(1) 慢速练习与快速练习。练习不同于演奏。练习的目的是要寻找所需要的指触和声音, 克服技术困难, 培养良好的弹奏习惯, 所以, 必须慢速进行。慢速练习是“放大镜”, 便于把动作的细节、技术难点和弹奏方法等做彻底。不论多么困难的技术, 只要你把它的速度几倍地放慢, 它就会变得容易掌握。在这之后, 随着练习程度的提高,可以逐渐地加快练习的速度, 直到达到正常的演奏速度为止。不过, 快速练习到了一定程度时, 又会过滤出一些新的难点, 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这时又需要针对这些新难点、新问题进行慢速练习。当然, 慢速练习是有选择性的, 决不是说每个乐句、每个地方都使用这种练习方式。
(2) 整体练习和部分练习。一首曲子不论长短, 一遍又一遍地从头弹到尾, 这叫整体练习。这种练习方式不利于技能的提高,因为它缺乏针对性, 容易忽略细节, 甚至养成一些不良习惯。练习最有效的方式是一个乐句一个乐句地进行, 这叫分散练习。这种练习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 突破难点。例如要练习一首曲子, 困难的部分多练, 容易的部分少练,甚至不练。到了难点被基本突破之后, 再从头到尾地练习, 以求整体的连续、贯通。
(3) 分手练习与合手练习。这两种练习方式可以说分别是“部分练习”和“整体练习”的表现形式。分手练习是指将双手分别开来, 轮换着进行的有先有后的弹奏练习。可以先练左手, 也可以先练右手。一只手练
得差不多了再改换另一只手。当每一只手的弹奏都能准确无误的时候, 再进入两手合练。这样做的必要性在于, 单手的良好弹奏是双手良好弹奏的基础, 单手弹奏过不了关, 双手弹奏也好不了; 分手练习有利于精力集中, 细心检查, 避免错误, 为双手的良好弹奏打下基础, 所以, 分手练习一定要充分扎实。当然, 分手练习只是迈向双手和谐弹奏的准备。当分手练习已经达到应有要求的时候, 就要及时地转入合手练习。在合手练习时, 大脑既要顾及右手, 又要顾及左手, 注意分配有时跟不上来, 会出现分手练习时曾经出现过的错误, 如错音、错拍子、错指法等。这时就得再次进行分手练习。从钢琴的整个练习过程看, 两手是有分有合、分合交替的。
(4) 分声部练习与合声部练习。这可以说是“部分练习”与“整体练习”的又一表现形式。分声部练习是指按照乐曲的不同织体层次, 对各声部进行逐一的有先有后的练习。练习时, 先练习乐曲中的某一声部, 练好了再练另外的声部。当乐曲中的每一声部都能做到准确无误的时候, 再进入各个声部的合练, 即所谓“合声部练习”。这样做的必要性在于, 在弹奏那些声部较多、织体复杂的钢琴曲时, 一只手往往不是只弹一个声部, 仅采用一般性的分手练习是不够的, 还需要采用双手的分工合作更为精细的分声部练习的方法。例如, 巴赫的三部赋格曲之四, 其中有上、中、下三个声部。上声部由右手弹奏, 下声部由左手弹奏, 而中声部呢, 则是由左右手交替弹奏的。可见, 应当养成把音乐中的各个声部、各个层次分开练习的习惯, 否则, 仅仅使用一般性的左右手的分手练习, 就可能导致由于某些声部和层次的练习不充分而影响他们的良好弹奏和音乐表现。值得注意的是, 人们常常会认为只有在练习复调音乐作品时才需要分声部练习, 这是不对的。在主调音乐中, 有时在一个声部或线条中也包含着几个不同的层次,也需要分声部练习。
(5) 身体练习和心理练习。身体练习是通过躯干和四肢 (特别是手和手指) 活动而进行的练习。这是形成钢琴技能的根本途径, 其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心理练习是指身体并不进行实际活动, 而是通过想象和思维在头脑中再现动作表象和音乐形象的过程。心理练习不受时间、地点、器械的限制, 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者仿佛眼前看到了乐谱、耳边听到了声音,所有的表现要素 (如触键、指法、渐弱、渐强、渐快、渐慢、高潮、低潮等) 都一一呈现于脑海。这种练习是在身体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它反过来又对身体练习有引导和强化作用。研究表明, 将两种练习结合起来能收到相得益彰之效。例如, 在开始弹奏一首乐曲之前, 先默唱该曲开头的一两句, 会有助于对该曲节奏和速度的把握。
5. 要合理安排练习时间
( 1) 分散练习和集中练习。一般地说,练习的效果与所花费的练习时间多少是成正比的, 即练习的时间越多, 钢琴技能的掌握也就越好。但是, 假若练习时间安排得不合理, 时间多也不一定就能取得好效果。练习有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之分。集中练习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连续进行的练习, 其间无时间间隔。分散练习是指分次进行的练习, 即多次练习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在这个间隔时间内, 练习者可以从事别的活动或休息。例如, 未成年人每天的适宜练习时间为 1 小时, 若让他每天练 1 次, 1 次练 1小时, 这是集中练习; 若让他每天练 2 次,每次练 30 分钟, 或者让他每天练 3 次, 每次练 20 分钟, 这是分散练习。研究表明,分散练习比集中练习的效果好。这是因为时间过于集中, 容易引起大脑神经细胞的疲劳, 使其兴奋性降低, 甚至会产生保护性抑制。而分散练习时间短, 则无此负面反应。所以, 钢琴练习的时间应该多采用分散性安排, 即使成年人, 也不宜无间歇地一练几小时, 最好每练 1 小时之后要适当休息。虽然分散练习优于集中练习, 但在具体安排练习时间时, 还得考虑所练技能的性质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如果是初学一种技能,而且这种技能又较为简单, 学生的兴趣又高, 就可以先采用集中练习, 然后再改为分散练习。最好的办法是分散练习与集中练习结合, 以分散练习为主。
( 2) “100%的练习”与过度练习。心理学上把刚刚能正确掌握某种技能所需要的练习量 ( 时间或次数) 叫“100%的学习”。例如, 练习某一首新乐曲, 弹到第 5 遍时,正好能从头到尾正确无误地弹了下来。这个“5 遍”就叫“100%的练习”。“100%的练习”代表 “会了”, 但不巩固, 若不再练下去,极易回生。所以, 在“100%的练习”之后,练习切不可终止, 还得追加若干次练习。这追加的练习量叫“过度练习”。有研究说,动作技能较之于心智技能之所以不易遗忘,就是因为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都是经过了“过度练习”的。“过度练习”的量要适当。少了不足以巩固 , 多了作 用不 大 , 浪费 时间 和 精力 。“过度练习”的最佳量在 50%—100%之间。例如, 一首乐曲弹 5 遍能弹会的话, 再接着追加 3 遍弹奏也就可以了。当然, 掌握不等于熟练, 熟练需要更多的练习, 而且即使已达到了熟练的地步, 也还得继续练习, 精益求精。不过, 那是另一回事了。
6. 要充分利用反馈调节
反馈就是练习者对自己动作结果的知悉。知悉之后, 正确的继续, 错误的纠正。显而易见, 学生的钢琴技能只有在反馈信息的调节下才能进步。在钢琴练习的过程中, 应该帮助学生获得适当的反馈信息。反馈有内部、外部之分。外部反馈是指学生对学习结果的知悉,教师评价是其重要方面; 内部反馈是指学生对其肌肉运动的知悉。充分利用反馈调节,就需要根据反馈信息的这种区分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在学习初期, 学生主要靠自己弹奏的结果来改进自己的技能, 但对自己的弹奏过程和动作姿态不易觉察。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讲解或录像记录向学生提供这方面的信息。这样做不仅可以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而且可以克服学生初学时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倾向。在钢琴学习后期,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细心体会自己弹奏动作的内部感觉, 因为此时的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钢琴弹奏的基本动作, 练习的目的是要使自己的弹奏在“熟”的基础上“生巧”, 使自己弹出的声音更加具有节奏感、旋律感和音乐美感, 而所有这些,都只能通过学生自己的内部感觉才能获得。反馈又有及时和延后之分。钢琴技能练习特别需要及时的信息反馈。因为钢琴是连续性动作技能, 动作与动作之间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 学生对反馈信息的及时获得,便可以阻止错误动作对其后继动作的消极影响, 从而保证整个弹奏动作系统的良好运行。在指导学生钢琴练习的时候, 教师应多多关注学生的优点和进步, 多表扬, 少指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练琴的热情, 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从教育的观点看, 这一点特别重要。
7. 要正确对待钢琴练习中的“高原现象”
在钢琴技能形成的过程中, 练习到了中、晚期, 往往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它表现为练习曲线保持在一定水平而不上升, 有时甚至还会略有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练习曲线上的“高原期现象”, 亦称“高原现象”。如果坚持继续进行科学练习,在“高原期”之后, 练习曲线又会上升, 即练习成绩又可以有所进步。“高原现象”在钢琴教学的初期不会出现, 因为那时所练的技能动作都比较简单,而且学生的由新鲜感引发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练习成绩一般是随着练习的进行而逐步上升的。练习的中、晚期出现“高原现象”, 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 当练习成绩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时, 继续进行练习需要改变现有的弹奏动作结构和方式方法, 代之以新的动作结构和方式方法。在没有完成这种改变之前, 练习成绩就会停步不前, 甚至有所下降。二是, 经过较长时间的练习,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下降, 或者出现厌倦情绪, 练习不专心、不认真。
根据上面的分析, 教师首先应该弄清学生在建立新动作结构和方式方法时所遇到的困难,找出症结, 然后用“部分练习”的方式集中精力帮助学生度过难关。其次, 应该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 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增加学生的自信和决心。再次, 在选用练习内容时, 要注意将基本练习、练习曲和乐曲适当交替, 以免长时间缺乏音乐性的枯燥练。习伤了学生的“胃口”。
24小时原创热线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
Copyright © 2011-2021 帝国资源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