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原创歌词

从一句歌词的理解,看那些美丽的唐诗宋词,为何离我们越来越远?

07-04 64087140 歌词网基地

【中国原创歌词网】 这首小歌词的第一句看起来貌似有点儿“不像话”:“残鸦外”缀在“三千年事”后头,如同驴唇缝在了马嘴上,叫人猜不透吴梦窗说的是什么谜语。究竟,这两个意象之间暗藏着怎样的逻辑关系呢?

从一句歌词的理解,看那些美丽的唐诗宋词,为何离我们越来越远?
 
  

  

  南宋词人吴文英写过一首《齐天乐》:

  

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逝水移川,高陵变谷,那识当时神禹。幽云怪雨。翠萍湿空梁,夜深飞去。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


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悭会遇,同翦灯语。积藓残碑,零圭断璧,重拂人间尘土。霜红罢舞。漫山色青青,雾朝烟暮。岸锁春船,画旗喧赛鼓。


——《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这首小歌词的第一句看起来貌似有点儿“不像话”:“残鸦外”缀在“三千年事”后头,如同驴唇缝在了马嘴上,叫人猜不透吴梦窗说的是什么谜语。究竟,这两个意象之间暗藏着怎样的逻辑关系呢?

  从前写作专栏《晋公子读词》的时候,有好心的朋友为我发踪指示,他说歌词里的“残鸦”定是斜阳的代名词——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里,太阳中间是站着一只三足乌鸦的。

  从远处看,红日在乌鸦的周身镶上了一圈金边,故而太阳又得名“金乌”。斜阳西下,金乌凋残,便是时光流逝的象征。

  对多愁善感的词人来说,这很容易引发他对历史的追思,更何况,此刻他正徘徊于大禹这个九州岛版图的缔造者的葬地。

  

  最初听到“残鸦”即“金乌”的解释,的确给了我一阵醍醐灌顶的错觉,只是兴奋过后,一点疑惑却慢慢浮现了出来,具体地说,就聚焦在“三千年事残鸦外”的“外”字上。

  据朋友的说法,词人是由残阳起兴,联想到了三千年前的旧史,而歌词中的“残鸦”又是残阳的代名词。

  那么,照这个逻辑推论下去,勾起三千年沉思的就应该是“残鸦”而不是“残鸦”之外的某个东西,既然如此,吴梦窗又奈何要写“残鸦——外”呢?

  提出这个疑问,我并不是要质疑朋友对这一句歌词的起兴逻辑的分析,相反,我承认他的逻辑梳理是成立的,词人应该就是从斜阳联想到了古史,只是歌词里的“残鸦”未必可以和斜阳划等号。

  柳永有词云: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少年游》
  想象一下这幅场景:萧瑟的秋风中,天边的倦鸟正蹁跹投林。而在更远处,一轮残阳正要沉入地平线下,它的余晖也将很快燃尽。

  柳永说,斜阳的位置在哪里?正在“鸟外”——也就是比飞鸟更远的地方。

  我想,写下《齐天乐》的吴文英,他所看到的场景大概与柳永差强仿佛。所谓“残鸦”乃是实指残阳下的昏鸦,词人是看到了远方的残鸦和残鸦之外的斜阳,才情不自禁勾起怀古之思的。

  

  这个解释听起来好像有点儿“绕”:既然词人选择的兴象是残阳而不是飞鸟,他为什么不径直写残阳,而要说“飞鸟外(的残阳)”呢?只从文法上着眼,我们是无法理解词人的苦心的。

  一个优秀的作者一定懂得,只有塑造出具体可感的意象,才能赋予诗词以鲜活的生命。而当我们说到“时光流逝”的时候,很遗憾,它只是一个抽象的描述。

  人称“词中老杜”的周邦彦写过一首《西河·金陵怀古》,其中有这样两句: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西河·金陵怀古》
  词人说,当他看见长江里远行的白帆缓缓地隐没在天水相接的尽头,就好像看见曾经的六朝脂粉悄无声息地消失在金陵的历史之中。

  前一个消失是由空间上的距离造成的,后一个消失是由时间上的距离造成的。所不同者,空间上的距离肉眼可见,而时间上的距离却只存在于我们的抽象思维之中。

  词人正是“用空间换时间”,才真实可感地写出了金陵的古今之变。

  

  吴文英是周邦彦的衣钵传人,他的那句“三千年事残鸦外”正是对周邦彦的夺胎换骨。

  我们试想一下,以词人驻足的禹陵为坐标点,他距离飞鸟之外的夕阳无疑是遥远的,就好像以词人生活的当下为坐标点,他距离三千年前的禹王距离遥远一样。

  当词人把时间上的距离(三千年事)和空间上的距离(残鸦外)连缀在一起的时候,个人的渺小、生命的短暂和历史的悠远就悉数被他“缝”进了这句歌词里。


原创歌词网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相关文章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论坛

中国原创歌词网会员推送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 924177110

  Copyright © 2022 中国原创歌词音乐网基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