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流行歌词

罗大佑邓丽君流行音乐

05-29 5953160 歌词网基地

【中国原创歌词网】 1970年代末,人们的耳畔开始响起一种声响,一种久违的,但又分明格外亲切的动静。当时,听这样的声音,要冒一些不大不小的风险。你若听它,不光光是走在时尚的前沿,但又是种勇敢的证明。说的是邓丽君的歌声,更要说的是,好的声音是不需要宣传,也不畏惧反宣传。在陋巷的一角,在高架床的顶层,在那些经常停电的夜晚。这个声音来了,听到她,人就像踩在棉花上不愿动弹,躺在温水里不忍起身。电影《芳华》里,就生动的表现了这一段落。活雷锋刘锋就是听到邓丽君的歌声后,魂飞天外。他从这软软的声音里获得了一种力量,他要去表白,他也因此迎来


罗大佑邓丽君流行音乐



1970年代末,人们的耳畔开始响起一种声响,一种久违的,但又分明格外亲切的动静。当时,听这样的声音,要冒一些不大不小的风险。你若听它,不光光是走在时尚的前沿,但又是种勇敢的证明。说的是邓丽君的歌声,更要说的是,好的声音是不需要宣传,也不畏惧反宣传。在陋巷的一角,在高架床的顶层,在那些经常停电的夜晚。这个声音来了,听到她,人就像踩在棉花上不愿动弹,躺在温水里不忍起身。电影《芳华》里,就生动的表现了这一段落。活雷锋刘锋就是听到邓丽君的歌声后,魂飞天外。他从这软软的声音里获得了一种力量,他要去表白,他也因此迎来了他生命中的分水岭。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刘锋的人生有了鲜明的两个阶段,一个是听邓丽君前,一个是听邓丽君后。


当时,我们的大部分歌曲,要不没有具体的爱,要不具体的爱得和一个更宏大的爱捆绑在一起,才能买一送一。邓丽君的歌,在没有见过世面的人看来,是很新鲜的,实际还是种复古。或者说,邓丽君的发声,仍然是非常尊重科学规律的。有人说邓丽君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唱一首歌或如何去听一首歌,有一定道理。但真正教会我们这两样的,则是台湾另一个更具传奇色彩的音乐人--《龙的传人》作者。


早在李宗盛之前,他就告诉我们,唱歌就跟说话一样。同时,他也跟罗大佑一样,认为歌者就是思者。不故作高深、不夸大思绪、不虚拟情境,但却能自得沉实。不一味婉转、不磨砺嗓音,不强化起伏。可同样能引发冲突,这冲突是持久的、绵延的。是说什么都是废话,但又不得不说的冲动,是我们在时间之河里的载沉载浮,并泪眼朦胧的遥望彼岸。他用最到位的熟字去浅吟回不去的历史,他用最轻巧的小调去低唱看不见的未来。


 06201G2Q-2.jpg

有人说邓丽君的歌是启蒙,我认为是唤醒。邓丽君所吟唱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花自飘零水自流。其实早就在我们的血液里翻滚过,只是在某一时期,个体的意志全部奉献给了秩序之美,规范之韵。真要说到启蒙,得是《龙的传人》作者。他告诉我们,歌里要有情感,但要吟咏的,最好是经得起考验的情感。要歌唱挽留,更要歌唱挽留不住。要鸣响愤怒,但还要学会去收拾愤怒之后,那散落一地的余哀。


他应是官方认可的第一位台湾音乐人。他让我们知道流行音乐是日常聚沙成塔,也是历史在奔流到海。他比邓丽君更口语化,而更奇妙的是,他如此亲切又能做到特别的深沉。同时,他的吟唱解放了声带。只要你能发声,你就能言为心声。流行音乐自他开始,才有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度。它不再是高门亮嗓者的专属。相反,他的大部分歌曲,金石之声唱来,反而会失了很多气韵。估计这也是后来一些歌手选秀节目组不太理解的一种唱法。他的歌曲,要求歌者的心和声是要连在一起的,诚所谓心声。这样,流行音乐才能真正的回到人间。


罗大佑出道很早,但被人们广泛认知是在1990年前后。也就是《恋曲1990》唱遍大街小巷之时。当听者有心,会发现此前更早的一些广为传播的歌曲,都出自他的手笔。即《童年》、《明天更美好》和《是否》。贾樟柯的《站台》的片尾,还好好地致敬了一把罗大佑,赵涛在独舞,为她伴奏的便是《是否》。很感谢我当年的同学,是他们让我知道,我钟爱的那些曲目都有一个共同的作者。那时,谁要是热衷小虎队或郭富城之类的,是会遭人鄙视的。事实也证明,那些关心痛痒的旋律累加起来,要比那些没事盼有事,遇到点事就想不开的噪音能拥有更多的受众。


从词作上来讲,《之乎者也》和《爱的箴言》能在工整的对仗中,奏鸣出并不工整的情意,才是人生的主调。怎么能不说他的《童年》呢,歌词如诗如画,撩拔你的心事,推醒你的记忆,却不刺激你的神经。最喜欢的一段是: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多少的日子里,就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这就是我最熟悉的青春,它让时间变得很慢,慢到我以为它就呆在那儿,一动不动。


他有好多歌,都过于浩荡了。这类的歌,我最喜欢的是《告别的年代》:道一声别离忍不住想要紧紧地抱一抱你,从今后姑娘早晚我要想一想你。这是我在毕业纪念册上见到的最多的字句。来不及形容了,就像来不及去告别了。罗大佑的一些小调是很美的,像《风儿你在轻轻的吹》。原唱刘文正唱过很多罗大佑的歌,还有邓丽君、凤飞飞、齐豫、潘越云等。但流传下来的,还是罗大佑自己的声音。你可以自以为声线比他好,但你很难唱出那歌里究竟在散布些什么。


娱论|那时没有不痛不痒的歌

罗大佑的音乐主题无论多么宏大和悠远,都包裹着一个年轻人的身体,这让他和其它的流行音乐家没什么区别。阴谋论发作的话,也是与资本在暗通款曲。年轻人最容易将自己的不足与社会的不公挂钩,也在"饱尽"挫折之后撒上一次恋家的娇。闯荡与乡愁俨然成了换汤不换药的两极,但罗大佑不愿伤及大家的自尊心,他用非常曲折的笔法,表达他这个少年得志的音乐人,他的那些经过华丽包装的郁结。这样,他才有永葆青春的可能,可以和各个时期的年轻人一道驻足、观望、兴致好的时候还可以跑上两圈。


罗大佑最美的还是那些情歌,好的时候,年龄不重要、性别也不重要。它不会那么具体、言之确凿的指向某个没有阳光的午后、某件连衣裙上正安睡的颜色。它有时会将爱情与信仰混为一谈,到最后是二者皆可抛,崔健也干过类似的事。我还听过崔健翻唱的《是否》,极其悦耳。贾樟柯的《站台》也在片尾致敬了这首歌。罗大佑的情歌,是一个性别向另一个性别敞开或关闭的世界,是通过感知他人来反省自己的通道。这方面,李宗盛也是如此。但罗大佑的情歌、没有戏谑,也没有抚慰。他出道时,就认定越心心相印越孤寂无边。而任何情感本身,若以打发寂寞为名,何尝又不是一种功利。


"胜利让给英雄们去轮替,真情要靠我们凡人自己努力"。这个"让"字用得真好。


罗大佑自然还为很多电影作过音乐,如《闪亮的日子》、《搭错车》、《八两金》、《滚滚红尘》、《棋王》、《少年也、阿啦》、《天若有情》、《阿郎的故事》、《黑社会》、《高海拔之恋2》、《华丽上班族》、《三人行》、《黄金时代》、《太平轮》。不难发现,罗大佑和杜琪峰的关系非同一般,他在大炮杜的各个时期,皆能高声唱和。也只有在与老杜的合作中,罗大佑才能让视与听十指相扣、让更多的听者有心。去年还有一部闫妮和周冬雨主演的电影叫《迷妹罗曼史》,也与罗大佑有关。一个女孩认为她和罗大佑有过一段非比寻常的感情。罗大佑爱不爱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爱罗大佑。她的光阴的故事里因有了这样的旋律,而熠熠生辉。


正是因为罗大佑们,以及他们的跟随者。让流行音乐如同唐诗宋词一般,有着触手可及的,极为朴素的人文情怀。又如诗如画般,带领我们从一个熟悉的天地到一个陌生的国度。他们让我们知道,一枝一叶总关情,四季不必如春,春天就在我们心里。他们去吟唱爱的艰难,这样才能去歌颂爱的伟大。最重要的,他还告诉我们,好的流行音乐,是不会被流行所冲刷掉的。不仅仅是温故而知新,而是我们那些最基础的愿望再怎么经受着蒙尘,但一经歌声的擦拭,就会越擦越亮。


作者|赛人



原创歌词网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相关文章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论坛

中国原创歌词网会员推送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 924177110

  Copyright © 2022 中国原创歌词音乐网基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