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流行歌词

名将白起为什么宁死不去打赵国首都邯郸

03-19 zgycgc 歌词网基地

【中国原创歌词网】 长平之战,白起说他将赵军降卒40万一举坑杀,将赵军主力45万全歼于上党,不惟是秦昭王认为赵国被打趴下了,就是后世史家学者也都异口同声,盛赞白起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这招高明。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秦昭王乘胜追击下旨攻邯郸,意欲一举灭赵。可这等唾手
 
长平之战,白起说他将赵军降卒40万一举坑杀,将赵军主力45万全歼于上党,不惟是秦昭王认为赵国被打趴下了,就是后世史家学者也都异口同声,盛赞白起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这招高明。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秦昭王乘胜追击下旨攻邯郸,意欲一举灭赵。可这等唾手可得的好事,秦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消灭中原诸侯大国的盖世奇功,白起却不争,叫名不见经传的五大夫王陵捡了个便宜。
 
奇怪的事情进一步上演,王陵率军攻邯郸,却久攻不下。邯郸四周一马平川,并无高山险阻可以据险而守。魏国就曾攻陷并占领过邯郸。可是任凭秦军使出吃奶的力气,却还是打不下邯郸,甚至都没能将邯郸彻底包围。以至于赵国的使者可以往来不绝地奔赴列国求救(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相国赵胜更是率领一个庞大的使团,远赴千里,出使楚国(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秦昭王恼怒,下旨叫白起去接替王陵拿下邯郸。令人震惊的是,白起竟然抗旨不去。更为奇怪的是,白起这等怪异的举动,反常的行为,两千年来竟没有史家学者质疑,反倒是一条声地拿《史记》《战国策》相互矛盾,漏洞百出的文字替白起辩护。
 
一曰,白起反对打邯郸,邯郸打不下来,秦昭王不纳忠言,所以白起不去。这种说法根据是《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白起认为,一,邯郸易守难攻,打不下来。而且诸侯救兵很快就会赶到。二,秦军虽然在长平全歼了赵军主力,自己也死伤过半国内空。三,千里迢迢翻山越岭去攻打别人的都城,叫赵国与诸侯里应外合,必败。
 
 
二曰,范雎作梗,延误了攻打邯郸的最佳战机,所以白起不去。这种说法的根据是《战国策·秦三》和《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说是韩国和赵国看着长平之战赵国兵败,担心害怕,就使大钱叫苏代去游说范雎。苏代就问范雎,秦国是不是马上就要围攻邯郸,范雎说是,苏代就说,不能让白起再立大功,不然他就位列三公,在你之上了。不如同意韩赵割地求和。于是范雎就去游说秦昭王,正月罢兵。
 
三曰,长平之战一结束,白起就力主乘胜追击攻打邯郸,是秦昭王看着长平之战秦国伤亡惨重,决定息兵休整,贻误了战机。等到秦昭王再想攻邯郸时,白起反对,理由是赵国在长平死伤惨重,必然化悲痛为力量,不能打,打不赢,所以白起不去。这个说法的根据是《战国策·中山》
 
为什么说这三种说法自相矛盾,且漏洞百出呢?
 
第一,白起反对攻打邯郸的三条理由均不成立,明显是强词夺理。1,邯郸不好打,打不下来(邯郸实未易攻也)。魏惠王一朝没有你白起这等名扬四海的名将,也没有事先全歼了赵国的主力,不是也打下来邯郸了吗?2,秦军虽然全歼了赵军主力,自己也死伤过半国内空(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赵军被全歼,秦军好歹还剩一半,你说该不该乘胜追击?几十万秦国男人,还打不过一帮赵国妇孺?3,千里迢迢翻山越岭去攻打别人的都城,叫赵国与诸侯里应外合,必败(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长平之战才是“远绝河山”。而此时秦军已经占领了上党、太原、武安(王龁将伐赵武安、皮牢,拔之。司马梗北定太原,尽有韩上党)。黄河天险、吕梁山、太行山的阻碍已不存在。武安城在太行山以东,离邯郸只有70里,35公里,而且是一马平川。哪来“远绝河山”?又何惧“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而实际上魏无忌窃符救赵是在秦攻邯郸一年多之后。
 
第二,范雎从中作梗没有时间。根据《本纪》和《列传》的记载,长平之战还没有完全结束,秦军还在忙于占领太原、武安时,秦昭王就已经下令攻打邯郸。四十八年“其十月,五大夫陵攻赵邯郸”。“四十八年十月,韩献垣雍。秦军分为三军,武安君归,王龁将伐赵武安、皮牢,拔之,司马梗北定太原,尽有韩上党。”《战国策》鲍本在“秦攻邯郸”处,亦明确有“四十八年十月”字样。所以赵国、韩国合谋请人游说范雎,范雎再游说秦昭王从中作梗,没有时间。
 
第三,退一万步讲,就算秦昭王要“息民缮兵”,决定长平之战后不打邯郸,或者是范雎从中作梗耽误了趁胜追击攻打邯郸的时机。按照司马迁的描写,长平之战刚刚结束,韩、赵两国就商定要割地求和。这得通过电话会议,派使臣往来商议坐飞机恐怕都来不及。双方决定邀请两不相干的苏代去游说范雎,苏代也同意了,这也得是电话沟通才来得及。苏代到邯郸拿了钱,然后去咸阳游说范雎,这得坐飞机,牛车马车好几千里,猴年马月。苏代到了秦国,范雎不避叛国的风险,不仅泄露了秦国马上就要攻打邯郸的军事机密,而且立刻同意,赶紧去说秦昭王。秦昭王也放着消灭中原诸侯大国的丰功伟绩不要,立刻同意了,立刻下旨秦军停止前进。退一万步讲,就算这些事情真成立。现在秦王改主意了,要你白起去打邯郸,就算是延误了战机,就算是明知邯郸打不下来,就算是去了一定打败仗,甚至有去无还,你白起就能抗旨不去吗?不能。无论是军人的职责,还是你那颗项上人头,白起都不能不去,不敢不去。
 
可是奇了怪了,秦昭王两次下旨亲使白起,又两次叫相国范雎登门劝说。第一次“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第二次“秦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应侯请之,不起。”白起就生生地抗旨,死活不去打邯郸。
 
说白起病了去不了不能服人。病再重,担架抬着,车子拉着,表示一个态度总可以吧。而且后来秦昭王发怒把白起降为士伍赶出咸阳,白起是能走的。秦昭王赐死,白起也是能拔剑自刎的,可见还没到病得爬不起来,连表示个态度都不能的地步。
 
遵旨去邯郸最多打败仗,不会有性命之忧。秦国的将军,从来没有因为打败仗被秦王责罚处死的。比如秦穆公一朝,将军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奉命率军攻打郑国,路上却自作主张偷袭晋国的滑邑,结果被打得大败。三将被俘,还是秦穆公的公主向晋公求情,三人才捡得性命。秦穆公并没有杀他们,反而叫他们吸取教训,刻苦工作,将来报仇雪恨。秦昭王一朝,胡阳攻阏与,被赵奢打得大败,也没被砍脑袋。王龁邯郸大败,也没被杀。后来秦始皇继位,王龁还是三位辅政将军之一。
 
反之,不去打邯郸是抗旨,而且不是一般的抗旨,是临敌畏缩,秦昭王杀你合理合法,天公地道。都像你这样,谁还去为国家打仗?谁还去为妇孺百姓流血牺牲?
 
 
我们不禁要问了,白起为什么甘愿冒着杀头的危险,却死活不去打邯郸呢?
 
答案并不复杂,那是因为白起已经犯下了比抗旨更严重的罪行,欺君。
 
长平之战,白起只是将赵军击溃,却谎报战功说将赵军40余万一举坑杀,导致秦昭王误判形势,决策失误,发动邯郸战役,要一举灭赵。相关证据请见《凭什么说白起长平之战谎报战功?》《长平之战白起谎报战功谁得利?》白起已经算计清楚了,邯郸打不下来。抗旨不去有可能杀头,如果去了,一定杀头,而且还会失去更多的东西。那就是秦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
 
只要不去打邯郸,不给秦昭王抓住把柄翻脸,长平大捷的庆功酒都喝了,秦昭王一定不肯舍了老脸把事情挑明。70多岁的老国王活不了几天了,耗一耗拖一拖,说不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去了,打不下邯郸,正好叫国内汹汹的“长平之战谎报战功”议论成真,秦昭王被逼无奈正好找到借口痛下杀手惩办元凶,自己不仅身死灭门,还折了一世英名,更因为谎报战功丢人现眼遗臭万年。所以白起咬紧牙关,死活不去。
 
白起如愿以偿了。邯郸战役一打两年多,任凭秦国使出了吃奶的力气,秦昭王几度增兵易帅,也没能打下邯郸。结果是魏无忌只带了几万劫来的兵,赵魏联手一个反击,筋疲力尽的秦军立刻大溃,已经占领的上党郡、太原郡、河东郡悉数丢失。秦军副统帅郑安平率两万秦军投敌(郑安平为赵所围急,以兵二万人降赵)。河东郡守王稽弃地逃走,被抓回来后斩首弃市。死对头相国范雎也因为举荐不当(应侯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于秦),或者是阳奉阴违在劝谏白起时使坏暴露,被砍了脑袋(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连累司马迁的先人司马靳也被赐死(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而罪魁祸首白起,却只被秦昭王含糊其辞降为士卒(免武安君为士伍),然后赐死(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虽然不免一死,白起却保住了名声。两千年来,无数史家文人毫不怀疑长平之战那漏洞百出的伟大胜利,对白起顶礼膜拜,称他为常胜将军,甚至战神。呜呼哀哉,可笑可悲!

原创歌词网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相关文章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论坛

中国原创歌词网会员推送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 924177110

  Copyright © 2022 中国原创歌词音乐网基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