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花-香花墩上包公祠
发布时间:2015-02-03 发布人:MengouhmBn
香花墩上包公祠 柴清玉 合肥有几位真挚的朋友,所以我经常会去合肥,到合肥不能不去拜谒包公祠。 包公祠坐落在合肥市包河公园的香花墩小洲上。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现有建筑为清光绪八年(1882年)重建。史载香花墩曾是包拯读书的地方,所以又称包
香花墩上包公祠
柴清玉
合肥有几位真挚的朋友,所以我经常会去合肥,到合肥不能不去拜谒包公祠。
包公祠坐落在合肥市包河公园的香花墩小洲上。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现有建筑为清光绪八年(1882年)重建。史载香花墩曾是包拯读书的地方,所以又称包公墩。周围“蒲荷数里,鱼凫上下,长桥径渡,竹树明翳”。明弘治时,庐州太守宋光明见其风景幽雅,遂将当时的一座古庙改建成包公书院。嘉靖年间(1522—1566)又改书院为祠,成为纪念包拯的场所。
包公祠为白墙青瓦构筑的三合院组成。祠院正门上方便是“包孝肃公祠”的匾额。左右两扇大门,镌刻着“忠贤将相”、“道德名家”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包拯(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宋仁宗时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死后朝廷封“孝肃”谥号。包拯为官清正,刚直不阿,扶贫济困,体察民情,民称“包青天”。
进入祠堂的主建筑包公享堂,所看到的便是包拯高大威严的塑像。他头戴乌纱,身着公服,正襟端坐,严峻锐利的目光直视前方,浩然正气令人肃然起敬。上方是“庐阳正气”、“清风亮节”、“色正芒寒”的巨匾,两侧是“理冤狱关节不到自是阎罗气象,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心肠”的楹联,使人感到一种浓重的庄严气氛。
包拯塑像左侧,在“铁石冰心”四个大字下方,三口铜铡并排摆放,刀背上端分别为“龙头”、“虎头”和“狗头”。这些刑具展示了包拯秉公执法、铁面无私的形象,也使那些包括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在内的贪官污吏、违法犯罪者见之丧胆。另一侧,一块2米多高的石碑上镌刻着“包拯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字里行间闪烁着包拯的磊磊胸怀和高尚境界。他不仅严于律己,奉公守法,执法如山,而且对包氏亲属、后代的要求也十分严苛。
包公祠两侧的厢房内,陈列着包拯和包氏家族的文物和文史资料。查《包氏支谱》,得知从包拯算起,其后世子孙现已延续至三十六代,而包公上祖可追溯三十四代至春秋战国时期楚平王时的公元前528年。这是一个历经七十余代,绵延2500余年的生生不息的家族。
包公祠东侧,有一座六角亭,上写“廉泉”二字。亭内有一眼石栏水井,俯身而望,水清如镜。亭旁有一碑,上刻铭文,对廉泉作了详细介绍。相传为官不廉者饮了此井水,就会头痛难忍,清廉者和穷百姓饮此井水则甘甜爽口。表达了人们对包公清正廉洁的崇敬和怀念。
包公祠向东有包公墓园。包拯病逝于北宋嘉佑七年(1062年),次年由开封护丧归葬至今合肥市东郊的大兴集。1973年由政府拨款迁建于此,1988年竣工。墓园占地21亩,分为主墓区、附墓区和管理区三部分。主墓呈覆斗形,墓室内有包拯墓志铭和存放包拯遗骨的金丝楠木棺。附墓区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墓5座。整个墓园庄严肃穆,连同包公祠共同组成了风景秀丽的包公文化旅游区。
每次拜谒包公祠,都引起我的思绪。沿着包河畔绿色浓郁的林间小径,踏上曲桥,面对荷莲,回眸包公祠,我不由想起清人龚镇湘“深柳依然读书处,香花不改旧时墩”的诗句;也想起一个千百年流传的故事:宋仁宗赵祯曾要赐包公巢湖,包公坚辞不受,只要了合肥的一段护城河。他认为,河不同于地亩,子孙后代既不能分也不能卖,只能用来养鱼种藕。后来,人们便把这段护城河称作“包河”。从此,包河生红花藕,藕内无丝,百姓说这便是包拯执法如山,铁面“无私”的缘故。
历史已经过去了900多个春秋,中国人民依然怀有深深的清官情结,前来包公祠拜谒瞻仰者络绎不绝,他们怀念包青天,期望秉公执法,政治清明。这也在时时刻刻地警示着我们,必须严惩贪官污吏,必须严格公正执法,必须扎实推进依法治国,这是历史的责任。
MengouhmBn其他新闻
免费电话咨询
24小时原创热线
音乐资讯最受关注品牌
推荐阅读
热点资讯
最新加入的歌曲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
Copyright © 2011-2021 帝国资源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