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抗战的歌谣多么嘹亮!

发布时间:2015-09-08 发布人:缘如水

从理论上讲,抗战歌谣在日本侵略者入侵的第一天就出现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前的东三省成了沦陷区,抗争、复仇和对当局不抵抗政策表达不满的歌谣随时都可以从老百姓的口头唱出来。后来,不论是国统区,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西北各个抗日根据地,

 从理论上讲,抗战歌谣在日本侵略者入侵的第一天就出现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前的东三省成了“沦陷区”,抗争、复仇和对当局不抵抗政策表达不满的歌谣随时都可以从老百姓的口头唱出来。后来,不论是“国统区”,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西北各个抗日根据地,都有抗战歌谣产生、流传,有些还具有广泛的传播面和巨大的影响力。

 

    抗战歌谣属于民间歌谣里的“时政歌”,遵从了《诗经》“国风”流传下来的诗歌传统:“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在不少抗战歌谣里,明显能够看到《硕鼠》《伐檀》的影子,属于艺术上的现实主义。从现有资料看,这类歌谣主要是鼓舞群众、凝聚民心、揭露侵略者暴行的。在那些朴素真诚的诗句后边,清晰可见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保家卫国、誓把侵略者赶出去的意志。

 

    大后方的抗战歌谣,由于当时传播媒体非常有限,只有覆盖率有限的电台广播、报纸杂志,我们所能搜集到的文本,也主要来自当时的报刊杂志和广播电台的纸质文稿,而如今能够编辑出版的,也基本上来自当时的旧报旧刊。细读这些曾经发表过的抗战歌谣,会发现文人创作,或者专业写作者根据民间歌谣进行再创作的文本,占了非常大的比例。比如:“日落西山渐渐低,/打杀黄狗养雄鸡。/夜来行军无狗狡,/五更住营有鸡啼。(《时事新刊》,1940年2月3日)这首歌谣的后边有明确标注:“闻敌后村民为利我军活动,尽杀村狗故有此作。”

 

    而另一首《抗敌歌》:“中国不得亡,/我们年正长,/再等几年后,/即可上战场。”这首歌谣,发表于1938年11月12日《时事新刊》,署名“野仁”,从文字风格看,也显然不是不是民间的口头流传。而下面这首《防空歌》,则是韵律严谨的七律诗歌,不是民间歌谣:“契约要件收拾好,煤炉灶火用水消,/屋顶旗帜要收下,院内晒衣捆成包。/天窗布幕须遮好,自己门户关锁牢,/出城路线如何去,沿街立有指路标。”(《中央日报》,1939年8月30日)

 

    1941年出版的《抗战漫画歌谣集》的发现,则证明了“抗战歌谣”不仅仅是文人创作占主导,而且当时就已经作为重要的出版选题,进行有意识的编辑整理,类似于主题征文。化散为整的图书出版,则是有时事敏感和历史担当的出版人的有意为之,是另一种更久效的宣传鼓动方式。

 

    不论是报刊上零散的歌谣,还是歌谣合集出版物,都是作为“文化抗战”的重要手段出现的,宣传抗战是共同的目标。这与主流媒体的积极引导有关,也是千百年来中国民歌积极参与现实、表达民声的优良传统在抗战时期的延续。 “在心为志”的“志”,不仅是个人喜怒哀乐的抒怀而已,还包含着对社会重大事件的评议和政治抱负。每一个歌者,不论是民间高手,还是文坛宿将;也不管是在大后方,还是在抗日根据地,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他们都不约而同发出了愤怒的吼声。

 

    真正具有民间风采的抗战歌谣,极其罕见,流传至今的更少。重庆市渝中区的92岁老人钟洪明老先生至今能唱出不少当年的民间歌谣,是弥足珍贵的“活态”文本。钟洪明老先生说,有些歌谣的传唱程度比今天的许多流行歌曲还要高。比如《打日本》:“龟儿子,日本人,硬不要脸。/生就了,一肚的,黑心烂肝。/明明是,中国土,他偏霸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抗日根据地,报纸、电台等现代媒体更加不发达,但是这不影响大量抗战歌谣的诞生和传唱。在晋察冀根据地所在地一望无际的高粱地里,在太行山上,在长城内外,都曾经飘荡着抗战歌谣的旋律。抗战军民通过这些歌谣表达心情,宣传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反抗日本侵略者。

 

    2015年全国人民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燕赵都市报》记者找到了一个抗战歌谣的活态传承人——河北省武强县72岁的王长青。王长青能够吟唱《北斗星》《八路军》、《小日本》、《焗大缸》、《做军装》、《青纱帐》、《狗汉奸》、《妇女解红装》、《小弟弟要当兵》、《打败鬼子驱东洋》等十几首抗战歌谣,这些歌谣基本上没有正式出版过,是抗战文化研究的宝贵财富。这些歌谣语言通俗活泼,节奏强烈,带有鲜明的民间风格,为我们还原出另一个歌谣里的抗战历史。比如《小日本》:“小日本,太疯狂,/又抢衣、又抢粮,/又杀人,又烧房,/简直就是狗豺狼。/我们赶快扛起枪,/保卫中华保家乡。”

 

    与大后方的《打日本》相比较,这首北方抗日根据地里的民歌语言更乐观豪迈,节奏更强,感情更真,反抗的意识也更明显。这些歌谣完全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样式,显然是军民团结、协同作战和相互激发的结果,而且基本上都有明确的“政治指向性”,都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不仅强大无敌战无不胜,而且深得人民群众信赖和支持。比如《北斗星》:“天上有个北斗星,/地上有个毛泽东。/战略战术算得好,/领导抗日是英雄。/还有朱德总司令,/率领百万子弟兵。/建立革命根据地,/打败日寇立大功。”《焗大缸》:“焗盆焗碗焗大缸,/游击队员化了装。/走东庄,串西庄,/腰里掖着盒子枪。/焗盆焗碗焗大缸,/腰里掖着盒子枪。/盒子枪,真有准,/一枪打死小日本。/小日本,一时欢,/看你还能活几天?/小日本,害了怕,/夹着尾巴滚回家。”

 

    这些歌谣,让我们回到了火热的抗战年代,耳边依稀响起电影《铁道游击队》主题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的旋律。与大后方主要由书斋里高大上的文人创作相比,抗日根据地的民间歌谣,不论是文人创作,还是老百姓自发创作,都体现出更浓厚的“民间性”,态度乐观自信,用字简单生动,更符合老百姓的审美趣味和生活习惯,更具有民族气派和革命精神。

免费电话咨询

24小时原创热线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

  Copyright © 2011-2021 帝国资源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