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图南日记》中的抗战史料

发布时间:2015-09-13 发布人:254969084

《图南日记》是潘光旦存世日记的一部分,起于1937年9月16日,止于9月28日,所记内容自卢沟桥事变次日起,其中有其清华园由处处弦歌到混乱萧索的翔实记录,是中国高等教育遭受日军侵华战火重创的一份详尽史料,也是一位著名知识分子的心史一页。 据潘先生记载

 《图南日记》是潘光旦存世日记的一部分,起于1937年9月16日,止于9月28日,所记内容自卢沟桥事变次日起,其中有其清华园由处处弦歌到混乱萧索的翔实记录,是中国高等教育遭受日军侵华战火重创的一份详尽史料,也是一位著名知识分子的心史一页。

  据潘先生记载,“自八日至二十七日,敌人军运日繁,备战日亟,而冀察当局,意向不一;和战不定,对中央号令,亦始终在若迎若拒之间。大学教育界及文物机关同人不忍缄默,日必会食聚谈,谋所以促当局猛省之道”。

  等到平津军方迫不得已决意开战,战机已错过。“二十八日上午一战而北,下午主将出亡,二十九军全部南撤至长辛店,犹复诡作捷报,通国播传,用为放弃北平之掩护”。如此窝囊的全面抗战开局,恐为一般的官修正史叙述所避讳。

  潘先生时任清华大学教务长,若无卢沟桥事变,他将于7月中旬南行,先到上海主持北大清华两校联合新生考试,再往江西参加庐山会议。“值梅校长先期南行未归,校务冗杂,时局又日趋恶劣”,便迁延下来。直到7月26日,方才离清华园,入北平城,拟乘夜车南行。

  不料其时廊坊失守,平津交通断绝。潘先生拟27日改乘飞机赴青岛,转上海,又未成行。当天下午,“战议既定,战局展开,为学校前途计,亦自不容远离”。潘先生决意留下,于29日返回清华园。

  途中经过西苑,是二十九军大本营所在地。不足一月前,他曾在此为受训的四千学生讲“民族与武备”。如今“顿呈人去楼空之象,只二三拾荒者踟蹰其间”。潘先生不见“武备”,悬想“民族”,“一时悲从中来,为之饮泣不已”。

  回到校园里,潘先生径直到达校防会办公处,见“庶务科同人方在书房搬运什物,箱翻箧倒,秩序甚乱”。他“私念敌人未取我子,我已不得不自毁其巢,不禁放声大恸”。日记记得清楚,潘先生“终宵不曾合眼”。

  水木清华之貌,转眼不复见——“连日聚会之教育界同人皆悄然出走,不知所之”;“全校精神解体,顿入混乱状态”;“一时戒备尽弛,园外莠民,乘机闯入,西院住宅,有被劫者”;“闲人三三两两,若有所觊觎”;“同人挈眷向城内移徙者,正陆续出发”;“全校已呈十分萧索之景象”。

  为回复学校应有秩序,潘先生要竭力请回清华大学秘书长沈履,为此三次进城,皆告失败。第一次,7月30日,走到黄庄时,被敌兵阻止。潘先生日记中说:“时海淀一带满布敌兵,貌若在休息中,实则正作搜击保安队之准备”。第二次,潘先生“已逾黄庄之南,终亦废然而返;黄庄派出所巡警有横被杀戮者,所前陈尸八九具,望之惨然”。第三次,潘先生已行至西直门口,“但终不得入,仅与佩弦通一平安电话而返”。

  8月5日以后,城门始开,沈履立即返回清华园,同冯友兰、潘光旦等以校方名义维持校园秩序,“日必晤聚一室,办半日公事,夜则在校长之住宅与其他留校同人相见,并展读路透社消息,听取无线电播音;陷虏以后,犹不至沉闷抑郁以死者,赖有此耳”。

  这个时期,唯一能让潘先生有所安慰者,是“心绪虽劣,书本生活则始终未辍”。他把往日所写优生方面的短稿编为一集,“凡百六十九篇,约二十万言”,取名《优生闲话》,“仍交商务出版”。连天烽火中,书生所念,还是文脉。

  (《潘光旦日记》,群言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免费电话咨询

24小时原创热线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

  Copyright © 2011-2021 帝国资源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