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怀念恩师于润洋

发布时间:2015-10-17 发布人:geci888

刚从外地返京,闻知噩耗!真不敢相信,恩师于润洋会离开我们驾鹤西去。他那儒雅的学者风范,他那温厚的长者气度,他那循循善诱的师者笑容一直鲜活地浮现在我脑海里。 于先生在音乐界,德高望重,成就斐然,而又虚怀若谷,平易近人。他生于1932年,从波兰学习
 刚从外地返京,闻知噩耗!真不敢相信,恩师于润洋会离开我们驾鹤西去。他那儒雅的学者风范,他那温厚的长者气度,他那循循善诱的师者笑容……一直鲜活地浮现在我脑海里。
 
  于先生在音乐界,德高望重,成就斐然,而又虚怀若谷,平易近人。他生于1932年,从波兰学习音乐史学与音乐美学留学归国后,一直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从讲师做到副教授、教授至副院长、院长。他历任中国音乐美学学会的会长、名誉会长,还受聘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十余所大学客座教授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他的代表著作《西方音乐通史》《音乐美学史论稿》《音乐史论问题研究》《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和《悲情肖邦》等在中国高校的音乐史学与音乐美学两个重要的学术领域里拓荒开路,为辟清发展路径,培养并影响一代音乐学人的思维方式,可谓彪炳史册,功不可没。他曾赴美国、加拿大、瑞典、俄罗斯、波兰、日本、新加坡和台湾、香港讲学。1984年,波兰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曾为他颁发“波兰文化贡献勋章”;1993年,他领衔的音乐美学教学集体荣获“全国高等院校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之后,又连续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和“杨雪兰音乐教育奖”,可谓硕果累累,誉满中外。记得2012年,当他八十寿辰时,中央音乐学院和众多弟子们要以“春雨润物、学海成洋”为题为其开个研讨会,大家都以为此题甚好,切合于先生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培育“学子成洋、桃李天下”之实际,但于先生却不让祝寿。盛情之下,却之不恭,他最后才勉强同意以总结研讨教学经验与学术得失为题旨开会。其时, 遍及海内外的同行和弟子们如王次照、王耀华、杨燕迪、张前、宋瑾、丁帆等集聚一堂,畅谈先生擅长将哲学、史学、美学熔为一炉,以哲学的高屋建瓴、史学的求真客观、美学的情意体验把深邃的理性思辨与对音乐本体的深切感悟和谐辩证统一起来,独树一帜,成一家之言。我作为“编外弟子”,又是音盲,也在会上“门外谈音”。我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能否培养造就出人类各学科领域里的一流学者并营造出尊重珍视这些一流学者的社会文化氛围。于先生以其教学与科研的实绩,以其著作等身和桃李满天下,以其深入浅出的高深学问和淡泊明志的高尚人格,不仅成就了一位音乐史学与音乐美学学科领域的一流学者,而且超越音乐界,成就了一位中西融通的人文学科的一流学者。他是我们后学者的楷模。这番话,赢得了与会者的满堂彩。殊不知,坐在一旁的于先生却凑近我耳朵厉声对我说:“呈祥呀,过誉了!言重了!”
 
  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责己严、待人宽的智者长者。以他在高教界音乐界的威望和功绩,在同行和弟子们看来,无论如何,什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音乐家协会等,总应给他一个显赫的身份。但又出人所料的是,他一概不争、一概不要,甘于寂寞,乐享孤独,潜心学术,愿把冷板凳坐穿。连弟子们都纷纷有了各种头衔和职位,他还是两袖清风,宁静致远。他在《人民音乐》上写过题为《心境·方法·学风》的妙文,把自己这种为人、为艺、为文的心态和境界讲得极为真诚朴实。他作为艺术学科召集人,礼贤下士,极尊重各位学科组成员的专长。他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当今专才多,通才少。学科组成员各有专长,和谐共处,择善而从,合起来便是通才。研究民间艺术学,多听张道一先生的意见;研究美术学,多听靳尚谊先生的意见;研究戏剧学,多听谭霈生先生的意见;研究书法学和戏曲学,多听欧阳中石先生的意见;研究工艺美术学,多听杨永善先生的意见;研究音乐学,多听王耀华先生的意见……本世纪初,他发表于《人民音乐》上的《关于中国音乐学学科发展的几点想法》,高瞻远瞩,言简意赅,虽千言有余,但确为学科发展规划出了一幅宏伟蓝图。其时,我正受命主持中国文联的当代文艺论坛评奖,全体评委一致通过此文荣登榜首,于先生成为首批“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之一。其实,岂止是音乐学学科建设,包括音乐学在内的整个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于先生功莫大焉。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正是于先生在京发起,亲自草拟报告并邀张道一、靳尚谊等多位一流学者签名呈报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才将艺术学定位为学科目录中文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使艺术学有了新的发展。之后,于先生又锲而不舍地深入艺术学科下的艺术理论、艺术史学、音乐学、美术学、戏剧学、电影学、电视艺术学、舞蹈学、设计学领域调研,召开座谈会,群策群力,集中大家智慧,八方奔走,四处游说,为适应新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语境建议把艺术学升格为学科目录的一个门类。于先生为此呕心沥血,十余年矢志不渝。外界多误以为201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艺术学升格为学科目录的第十三个门类,是我时任艺术学学科组召集人时的功绩,准确地说,是于先生在任召集人时的几届学科组奠定基础、届届奋斗努力的结果。而其间,于先生等人当记头功。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饮水不忘掘井人。先生仙逝,山高水长。吾辈惟有继承遗志,踏着足迹,沿着先辈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学科建设道路奋勇前进,以慰在天之灵!
 
  恩师于润洋先生安息!(仲呈祥)
免费电话咨询

24小时原创热线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

  Copyright © 2011-2021 帝国资源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