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广州人
发布时间:2014-08-07 发布人:天上鸟儿
广州作为一个移民城市,有太多的外地人迁居于此,我也是一位外地人,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广州工作,至今已12年,其间听到过很多对老广州人的评论,比如说他们精明、小气、排外、难以融入等等,从这些评价很明显地可以感觉到外地人对广州人的对立情绪。 其实也大
广州作为一个移民城市,有太多的外地人迁居于此,我也是一位外地人,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广州工作,至今已12年,其间听到过很多对老广州人的评论,比如说他们精明、小气、排外、难以融入等等,从这些评价很明显地可以感觉到外地人对广州人的对立情绪。
其实也大可不必如此,既然我们在这里工作,在这里生活,就应该去适应这里,热爱这里,那么首先要去了解她,就像美好的爱情首先要基于彼此的了解一样,还没有了解,怎么会爱上呢?
这几年搬到老城区一个较老的社区居住,接触的广州人逐渐多了起来,对广州人的印象渐渐明晰,所以今天我也来凑个热闹谈谈我眼中的广州人。
一
在我眼里,广州人是很有人情味的,他们对广州这座城市、对自己广州人是充满感情的。有这样几件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第一件事是广州最后一班一元公交车的谢幕。广州地处岭南,一年当中就有差不多半年比较炎热,所以近几年只需一元钱的非空调公交车都陆续被淘汰,换上了2 元的空调车。去年的10月8日晚广州历史上最后一辆非空调公交车就要卸任,100多位街坊自发地来到111路始发站黄石路公交总站为这辆车送别,他们穿上 了专门为送别制作的黄色T恤衫,拿出相机把这辆车的每个角落都拍遍,说是要留作纪念。
最后在夜色中,50多名乘客挤满了这辆车,大家 欢笑着或坐或站,说是要陪伴它走完最后一趟路程,就像送别一位老朋友一样。人们并不在意多年来乘坐它的拥挤和闷热,反而由于常年乘坐对它产生了感情,对它 的卸任恋恋不舍。整个送别的过程充满了怀旧的温情。这件事情让我颇有感触,我看到了广州人浓浓的人情味。
第二件事是去年9月1日海珠桥在18个月大修后的重新开通。开通的前一天晚上就有成千上万的市民赶来参观,开通的当天上午更是举行了隆重的由广州市长陈建华和粤剧艺术家红线女等带领的千人过桥仪式,庆典上轮船鸣笛、气球放飞、掌声雷动,大家都激情澎湃。
整个广州市还在市民中举行了“我与海珠桥的故事”征文和展览。这个征文的通知发到我女儿的学校,老师让家长指导孩子去写,我们没写,因为作为外地人,我们对海珠桥并不熟悉,但很多广州本地人,他们都写了,还提供了一些海珠桥的老照片。
我就很感兴趣,广州人为什么对海珠桥这么有感情?一查才知道,海珠桥于1933年建成,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中间经历了日寇和国民党的两次毁坏,建国 后多次重修。在广州人的心中,“海珠桥”这三个字,涵括的早已不止是一座桥的名字,她是广州城的标志,她是广州人的情结,她见证了一座城市80载的沧桑繁 华。广州人对海珠桥的感情就是对广州城的感情,就像我们对自己故乡的感情一样,那是深入骨髓、无可替代的,所以我深深地理解他们。
第 三件事是去年10月份“爱心传递 请为一个10岁患病男孩奉献你的爱心”的故事。这件事就发生在我女儿就读的学校——海珠区实验小学。五年1班的10岁男孩王崇熙,中秋节以来持续高烧不 退,后被诊断为急性白血病,需要高额的费用(第一阶段20万,后续疗程大概需要75万),医保能报销的不到一半。而他家经济十分困难,爸爸此前开的士,但 因得了肝癌,年前刚动了手术,家里已花光了所有积蓄,房子也卖了,如今全家仅靠妈妈1500元左右的收入维持生计,每月还要付500元的房租,巨额的医疗 费对他们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
10月10日,《广州日报》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在全市发动捐款,仅三四天就募集到80万元,男孩就读的 学校也在10月14日上午进行现场募捐,孩子们都排着队,100元、200元、500元、有的孩子把一年的利是钱1000多元都捐了,仅一上午全校就募集 到51万元。每年大大小小的募捐太多了,很多老百姓也都麻木了,可这一次不同,这是发生在广州的事情,而且是身边的真实故事,家长们都非常热心,不仅小孩 子捐,而且家长们也在朋友圈里宣传,帮助筹钱,女儿班里有位家长帮忙筹到一万多元钱,场面非常感人,据说患病男孩的妈妈感动得当场哭倒。通过这件事,我看 到广州人对广州事特别是对自己身边事的热心,因为他们都是广州人。
天上鸟儿其他新闻
免费电话咨询
24小时原创热线
散文最受关注品牌
推荐阅读
热点资讯
最新加入的歌曲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邮箱:123456789@qq.com
Copyright © 2011-2021 帝国资源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