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什么说诸葛亮从一开始就错了
07-23 254969084 歌词网基地
诸葛亮之才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其辅佐刘备,从四处流走的困境,到割据一方,同曹刘三足鼎立,着实不易。而这一切,诚如刘备当年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在《隆中对》的一番规划。可见当时候的诸葛亮,对天下大局确实看的恨透。正是因为这种大局观,才使得后来能够帮刘备在东蹦西跑的困局下,得生并壮大。
但我们知道的是,最后蜀汉并没有成气候。隆中对中的“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宏愿最终也未能实现。毛泽东在点评这一段的时候,观点直接指向隆中对,指出诸葛亮在这一点上,从一开始就出现了问题。毛泽东认为“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在毛泽东看来,隆中对最大的失误就是“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因为在曹、孙、刘三足鼎立的三家中,刘备的实力是最弱的。曹操自不必说,孙权时代据守江东实力也一定比刘备要强。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分兵两路出击,无疑是败招。
从另一方面来说,分兵两路的荆、益两州相距千里,中间有“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相隔,以三国时期的通讯条件,两路兵力很难相互呼应,协同作战。使得原本准备两军夹击形成掎角之势的想法,成为了自己主动削弱实力的败棋。如此一行,分开两路的军队,皆成为了人方刀俎下的鱼肉。当年司马懿就曾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毛泽东在看评价的时候,能够一语切中其要害,言古人之未言,足见其卓越的军事战略才华。我们也会发现,八路军,解放军在打仗的时候,这一点都做的非常好。不论双方兵力悬殊有多大,但是在交兵之处,往往都能够形成局部优势。特别是游击战,其本质就是通过不断的变化转移,寻找时机而果断出击。而所谓的时机,除却一些特殊的天时,地形之外,很多时候指的就是局部兵力的优越。这样的战争实例,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非常之多。有时候,在某一个交站点上,甚至能够形成几倍于敌的兵力优势,很不可思议。
不过,对于《隆中对》,毛泽东也曾夸过。当时,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被无端的迫害,很多人都极其的愤怒。不少人,因为此时想老蒋再掰扯、掰扯。但是毛泽东则针对当时的局势,告诫全党说:“三国时期,蜀汉所据荆州失守,蜀军进攻东吴,被东吴将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打得大败,其原因就在于刘备没有区分和处理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确定的战略方针是“东联孙吴,北拒曹操。曹刘是主要矛盾,孙刘是次要矛盾。孙刘的矛盾是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借三国时之形,讲当下之势,令很多人迅速觉醒,走出了皖南事变之后心理上无法接受的困局。
毛泽东有句名言,“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才能敢于和敌人做斗争;才能保持旺盛的斗志,百折不挠,一往直前;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才是真正克敌制胜的现实保证。只有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才能不至过低估计敌人而产生麻痹轻敌的思想。在这一方面,诸葛亮所定之战略有误,蜀军不少人有骄兵之兆,如此之形势,欲取天下,安能不败!
站内搜索
本栏最热
-
05-02直击心灵的歌曲——《如愿》歌词
-
11-08最全的经典老歌歌词
-
03-25只要平凡歌词
-
06-07《母亲》歌词
-
05-12许嵩10年间最经典最火的10首歌,每一首都是满满的回忆
-
03-13《嘉宾》歌词
-
05-02王菲如愿这首歌的歌词表达了一种什么意思?
-
09-23经典歌词(精选60句)
-
11-08经典老歌歌词大全
-
10-19历代王朝灭亡前的十大征兆
音频应用
中国原创歌词网广告
-
02-18原创歌词征集发布
-
02-16原创曲谱发布制作
-
02-06音乐-歌手-幕后发布推广
-
01-29首页右侧文字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