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音乐资讯

音乐游戏民间“淘”

06-23 8579290 歌词网基地

【中国原创歌词网】

游戏是点燃学生求知欲和创造精神的火种,民间游戏作为一种基于当地传统文化背景的游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娱乐性、教育性与趣味性,既能较好地满足学生好玩、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点,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音乐游戏民间“淘”


 

游戏是点燃学生求知欲和创造精神的火种,民间游戏作为一种基于当地传统文化背景的游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娱乐性、教育性与趣味性,既能较好地满足学生好玩、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点,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一、民间游戏在音乐课堂的特殊意义


(一)解决音乐课堂资源匮乏的难题。


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具有生活气息、风采各异的游戏,它给许多人带来了童年的欢乐。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且种类繁多,对促进孩子身心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很多民间游戏具有趣味性和音乐性,如《捉迷藏》这一教学内容,在民间这个游戏被称为 “躲猫猫”“捉瞎子”等,到了教材中,利用游戏的规则和玩法,衍生出了“春夏秋冬四个娃娃,一起来玩耍”的奇趣音乐画面,在教学中这些触发点的巧妙使用,学生获得了第一手的学习感受,对歌曲学习有较强的推动力。当下农村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音乐教育服务就必须在设施及教具等方面加大投入,富有生命力的民间游戏课程能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民间游戏大多利用的是可以再生的、自然的、原始的乡土游戏资源和音乐素材,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课堂音乐教学的成本,使得音乐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大大提高。


(二)促进学生群体性意识的发展。


音乐课堂很多内容和环节都能凸显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学习方式,学生集体活动作为一种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主要教学形式,其本身强调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纪律约束和规则意识的培养,这往往同学生崇尚自由的天性相冲突,如何激发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成为教育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当下小学音乐教材体现的是童真与童趣以动物、孩子、童年等元素为主题,不同的教学内容赋予各种立体的音乐形象,在直白的教学内容中进行游戏化律动表演,赋予丰富的音乐形象,学生既学会了歌曲的表演又在律动游戏中锻炼了乐感,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律动游戏的特征表现为:活动形式、方法自由灵活且多样,学生体验到音乐课可以“玩”。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角色,可以设计一些角色的音乐律动游戏,组织学生快乐地投入于活动之中,体会每个音乐形象、感受歌曲情绪,学生产生新鲜感,学习歌曲的兴趣高涨。


(三)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学生民间游戏是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模仿和想像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社会性活动。当前一些儿童对以娱乐性、刺激性和商业性为特征的流行文化趋之若骛,而对自己生活其中的乡土文化心怀鄙薄。一首歌曲只有通过情感的激发,才能让学生对歌曲的风格有更深的理解,唱得有情趣,获得更深的审美体验,情境化的提示性语言、表演性律动,更能充分激发他们领会歌曲情感,完成富有情感的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是一首具船工号子风格的歌曲,号子是民歌的一种体裁类别,是人们从事劳动是演唱的歌曲,节奏感强,基本上一个音唱一个词,旋律流畅、朗朗上口、易学易唱。在感受“号子”这一特殊元素的时候我们可以设计巧妙的“呼应游戏”在号子声中教师带动学生:①吆喝、呐喊;②指挥劳动;③一领众和;④统一节奏; 通过配以欢畅的号子声,歌曲色彩一下子明亮起来,配以歌词内容的演唱,学生感受西部粗狂、纯朴的音乐特点,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歌曲演唱方面,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视谱的锻炼,并通过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挖掘乡土资源构建的民间游戏课程,就是要把富有乡土气息的现实生活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家乡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对乡土生活乃至文化的关注与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二、实施策略及实例解析。


1、模仿及激趣。


小学生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把学生的心理特点与音乐作品结合起来,创立以“律动结合”的音乐课堂结构,以学生为主体,愉快、自信地感受音乐,在“律动”中感知、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孩子对于身边的事物、动植物、生活经验是丰富的,这些宝贵的经验会在教学中激发出无数的乡土游戏模式,帮助他们学习。如在教学《小动物回家》时可以设计一个传统游戏“传音筒”:


①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块学习,森林里住着三只小猪,你看他们来了。


②播放轻松、幽默的器乐曲《三只小猪》,教师和学生自由地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


③拟声问好


A师:同学们这么喜欢小动物,老师邀请到了很多小动物,你看他们坐着小火车来了。


B课件出示动态画面。


C提问:你喜欢哪一个小伙伴呢?你能用“传音”的方式告诉下一位同学你扮演的是哪一个角色吗?“汪汪汪,你好好!”“喵喵喵,你好好!”“叽叽叽,你好好!”……


结合教学内容在授课伊始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可以跟着音乐进行动物模拟的律动,极大地激起了孩子们感受音乐的兴趣,随着音乐的变化进行姿态造型等身体动作的训练调动学生的情绪。


2、感受及表现。


音乐教学提倡不仅会唱、唱好,还要体现立体直观的美育思想,给学生营造美的感知和认识,教学不同歌曲内容时,通过模仿动作和自然界中各种植物的动态,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在音乐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性地表现,加以扶植、培养。歌曲《捉迷藏》,第一部分比较活泼,听起来像左右摇摆的小树。第二部分连续长音张力十足,特别是“秋天躲在谷堆堆”之后的“哟”字显得又调皮又俏丽,教学这个环节的时候,可以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一组担任一个季节的角色,唱第一段歌词时,依次边唱边用双手画一个大弧线,遮住脸“躲起来”,到第二段时再将两手从脸前拿开“跑出来”,秋天一句后的“哟”字,大家把双手放到脸前,做出好像看到什么的样子,再赶紧躲起来,游戏很简单但是把捉迷藏时的调皮感、神秘感表现了出来。


3、知识点的突破。


游戏对帮助学生体验音乐中的节奏、节拍、时值、强弱和音色等有很大帮助,在游戏中建立音的概念并表现出来,柯尔文手势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手势在音乐教学中的利用可以追溯到我们最早的手影游戏,教学中手影游戏的利用是“音乐的体操、不花钱的乐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生情况,形成一套“手指音乐操”在提示歌曲的重点、难点,一些变化音、变化节奏最能产生特别的美感,这些细节由于其节奏、旋律的突变,也往往成为歌曲中最难学习的部分。这时如果仅仅通过重复听教师范唱、反复练习是难以达到效果的,教与学都会感到枯燥疲惫,甚至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这时可以利用与歌曲相符的律动动作,形象化地带领记忆,从而让学生在正确演唱中,感受到歌曲的风格美。如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中“特隆砰砰砰”“特隆滴滴答”等拟音学习,可组织学生开展“我说你做”的表演游戏,这个游戏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民间最早的表现游戏“双簧”,一个学生做敲打鼓的动作,另一个拟音模唱,反之一个唱,另一个表演。这样既可以掌握休止符节奏,还可以带出演唱这两句时灵动的感觉,可谓一箭双雕。


4、促进养成教育。


音乐中鼓励学生通过体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把自己体验到的情感、想象的音乐形象或意境自由地表现出来,根据自己的理解随着乐曲的发展流露出不同的动作,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中逐步得到发展。在教学《花之圆舞曲》时,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表现,听着音乐在教室里开展“旋转木马”游戏,要求用脚步表现出节奏乐曲的感觉,交流后学生发现乐曲听起来有“旋转”的感觉,就像在踩着圆在跳舞,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作讲解提示,学生仅通过律动活动就体会到了乐曲的节奏,这种方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锻炼了大胆、勇敢、活泼的性格,还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及音乐感受能力,这些好的音乐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通过老师们对教学内容的深层解读一定能帮助学生学会音乐学习的方法,推进养成教育的发展。


三、音乐课堂民间游戏课程的构建原则


1、区域性


民间游戏植根于区域性普通民众多年形成的生活传统和习俗,因此地域文化和民间传统是民间游戏的灵魂。从可操作性上说,区域性的民间游戏所需的相关材料更容易获得;从内容和形式上讲,区域性的民间游戏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更密切,更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操作。因地制宜地挖掘和利用区域内易于获得的游戏素材,结合土生土长的民间游戏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够最大化地实现学生园自身的办学目标。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用废旧材料或从自然界中索取一些实物,经过简单加工,制成简易实用的“土玩具”。如:罐头盒、皮筋、沙包、毽子、泥巴、石子、果核、玉米芯、草墩、草垫等,利用这些易寻、易取、易做的东西来开展多种形式的民间游戏。


2、适宜性


民间游戏包含着特定的传统文化内容,并且经历了多年的历史检验,无论是在游戏内容还是游戏形式上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都具有相当的适宜性。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不仅决定着学生的游戏类型,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组织和开展游戏时,要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分析,进而制定适宜各年龄段学生的民间游戏课程实施的进度表与支持策略,对于充分发挥民间游戏的教育功能至关重要,如低年级学生一般易于掌握单一的动作,对技巧性动作则难以完成,他们还喜欢玩同一类游戏,尤其是喜欢角色扮演类游戏。而高年级学生则喜欢一些有一定挑战性和竞争性的游戏。为学生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民间游戏,就应充分体现多样性与差异性,让学生能在轻松的游戏环境中通过体验、动作的表现去构建经验,获得发展。


3、互动性


教师参与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当前课程建设中的一种主要趋势,这对民间游戏课程的构建也不例外。以游戏的形式实现教学目标,其本身包含着一系列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教师参与民间游戏课程建设不仅可以从中获得正确的教育理念,更深入的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自觉、主动地配合教学内容的开展,而且由于各自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成长经历,老师能够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更为多元的视角和支持。另一方面在民间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和学生一起充分发挥想像,可以收集和制作大量具有浓郁乡土情趣的教具、学具,为音乐游戏的丰富性打下了坚实的材料基础。


四、静态游戏文化的关注。


在日常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有选择性的渗透,其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行之有效的做法是寻找发掘民间艺术中形式不同、实质相同的内容,然后将其改造成学生容易看懂、容易吸收的教学内容,并在主题教学活动中具体实施。在民间艺术中,有时民间故事、童谣,民间的剪纸艺术常常能表现同一个主题故事,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获得了许多关于年的知识,丰富了他们的视野,积淀了他们的文化。将民间艺术以静态文化或者说凝固的文化形式,呈现在学生园的不同位置,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学生对色彩鲜明、形象卡通的图、画等非常感兴趣。基于学生的这些兴趣,将民间传统音乐和艺术元素改造成学生喜欢的形式,在学生活动的教室、卧室、走廊等地方呈现出来,学生可以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认知。例如,我们生活的地区有赛装和跳脚的传统,让学生欣赏了解彝族服装的制作过程和图案的特点,观看跳脚的视频等,让学生参与彝族服饰的设计,适当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左脚舞学习比赛等。选择民间艺术的开发和利用作为切入口,通过对民间艺术包括的内容进行精打细算,并将这些内容尽量童化,以使其能切合学生的需要。


民间游戏资源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原材料”,是可备用开发和利用的用以支持学生园课程建设的各种资源,不是所有资源都有机会进入课程,“可备”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可以随时为学生音乐学习服务,民间游戏就是这样的一种课程资源,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承载民间传统文化的宝典,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和利用价值,让民间游戏更多的参与到我们的音乐课堂。



原创歌词网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相关文章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论坛

中国原创歌词网会员推送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 924177110

  Copyright © 2022 中国原创歌词音乐网基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