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散文

萧红散文创作的启示

2015-02-06 resLeveempids

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3日)是丰饶的东北大地哺育的一位才女。在她短促的、命运多舛的一生中,用自己那富于才华的文学创作,为我国三十年代的文坛增添了充满东北风的宝贵篇章,也为后世的东北籍作家树立了难得的榜样。这榜样的意义,甚至在她逝世近七十年之后的今天,仍然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继承和研究的丰富内容。
 
《萧红传》的作者肖风曾这样评价:“萧红最擅长的文体是抒情散文,最拿手的题材是回忆自己以往的生活。她对已经逝去了的生活场景有着鲜明真切的记忆,内心充满了惆怅的温情……能使读者对她以往的生活产生强烈、清晰的印象。”这种评价是很有见地的。的确,在以往对萧红的研究中,更被看重的是她的小说,特别是两部风格各异的中、长篇小说《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这两部被人称道的代表作之所以“风格各异”,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应该说更像两篇散文。
 
对于萧红散文创作的推崇,不止于肖风。林非在《中国现代散文史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1年4月版,中甚至说:“萧红的散文,应该说是比萧军写得更有特色的,这些篇章总是那样的纯朴、清新、明朗,而且还洋溢着一种很容易触动读者心弦的抒情诗似的情调。”林飞的这种看法并非仅仅是出于对一位女作家的偏爱,而是经过比较才得出的公正结论。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五四运动的时候,“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小品文的危机》)。萧红的生活年代和她从事创作前的经历,已有多种材料说明她是接受了“五四文学”熏陶的,她的聪颖、敏感和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使她一拿起笔来,就情不自禁地接受了这一优秀传统和影响,甚至写小说,也不知不觉运用了散文的笔法。
 
据不完全统计,萧红在将近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发表了七十余篇散文,出版了散文集或小说与散文合集共六七种。遗憾的是,我们今天来研究她的散文的时候,便于找到的只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萧红选集》中的34篇,这当然只是她散文创作的一部分,因此我的这篇阅读和学习心得,也只能是不全面的了。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中,散文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五四”至三十年代,在以鲁迅为代表的一大批作家带动下,散文创作又有了长足的发展。萧红在这种客观环境和文化氛围里学习和成长,加之个人的天赋和艺术志趣,使她从一开始踏入文坛就敢于直面人生,关注现实,从真实的生活经历中选取素材,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言之有物,有感而发,因此使她的散文创作保持了朴实、纯真、抒情和轻盈的风格。这与我们建国后五六十年代某些散文脱离现实、粉饰生活的倾向;和七十年代走向了“高大全”模式化的散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下面笔者从两个方面进行简略阐述:一、“莹姐,我真耽心你这个女浪人”。
 
1935年初冬,萧红在上海写下了记述自己在哈尔滨的一个初冬,在清凉的街道上与弟弟相遇的情景。题目就叫《初冬》。在这篇散文里,弟弟面对姐姐流浪的苦楚别无良策,交谈中曾无可奈何地说:“莹姐,我真耽心你这个女浪人!”这虽是一句普通的对话,我以为倒正可以概括萧红那一时期的生活状况。由于失去温暖的家庭和父爱,只身流落到哈尔滨街头,生活无着,却又绝不想再走回头路。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萧红这一时期的散文,正是一个北方“女浪人”凄苦而又不甘屈服的自白。在这“自白”里,萧红对“温暖”和“爱”“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回忆了自己的童年故事,记述了她如何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对于“贪婪而失掉了人性”的父亲,她除了彻底决裂而别无选择;然而在那举目无亲的大城市里,一个刚刚二十岁就只身漂泊的姑娘,到哪里去寻找自己的立锥之地?所以,在《过夜》这篇散文里,她记述了姨母闭门不见的无情。雪夜的寒冷和自己无奈到一家下等妓馆暂住一夜的情景,那“好象和老鼠住在一起了”的两天终于使她无法忍耐,虽然明明知道走出去外面又是“夜”,“但一点也不惧怕,走出去了”!并且带着调侃的意味写道:“这次我是用夏季里穿的通孔的鞋子去接触着雪地”!这是写实,又分明带着某种寓意。值得庆幸的是她终于在这“雪地”的徜徉中结识了自己的情人;然而接下来在《欧罗巴旅馆》里,不但连铺盖也租不起,还要遭受“俄国经理”的威胁和警察的搜查,但比较而言,“警察是中国人,倒比日本宪兵强得多”。这也是写实,既有当年哈尔滨的特点,又有通过对“日本宪兵”的透露点染了“伪满”初期的时代背景。在《雪天》和《饿》这两篇中,作者幻想着“茶房手上的托盘,肉饼,炸黄的番薯,切成大片又弹力的面包……”和在饥饿中几次想到甘冒一个“偷”字也想得到一个“列巴圈”的矛盾心理。终于不可得,“桌子可以吃吗?草褥子可以吃吗?”作者从这里发出了“只有饥寒,没有青春”的呼喊!
 
作为一个“女浪人”,感情肯定比一般女人更丰富,生活的需要也一定比一般女人更广泛。虽然温饱问题尚在努力寻求之中,但一经组成了一个所谓的“家”,敏感的女性便又由此生出新的寂寞和忧怨。比如在《他的上唇挂霜了》,频于本命的郎华已使作者体会到了某种失落感!那是她虽然正饿着肚子,挨着冻,但由于“夜间他睡觉醒也醒不转来”,已使“我感到非常孤独了”!“白昼使我对着一些家具默坐,我长坐着嘴也不能言语,我虽生着腿也不能走动,我虽生着手而也没有什么做,和一个废人一般,有多么寂寞!……这就是‘家’,没有阳光、没有暖、没有声、没有色,寂寞的家,穷的家,不生茅草荒凉的广场。”进而,作者又深入下去,写道:“失望和寂寞,虽然吃着烧饼也好像饿倒下来!”这就是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结合,也是萧红这个“女浪人”的性格核心。对于温暖和爱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显现了一个聪颖的女作家的鲜明个性,然而唯其如此,也决定了她的灵魂永远得不到安宁。她太细致而多情了,最终也必然走向一个“女浪人”的归宿。

相关文章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924177110

  Copyright © 2022 中国原创歌词网基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