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岫:谈谈经典诗词的诵读
2015-02-14 DioxoRoRopjaw
今年教师节过得极不寻常,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谈到,“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诗词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对坚持传统经典诗词纳入青少年语文教材作了坦诚表态,此事立即引起海内外的广泛热议和赞赏。很快,又闻北京师范大学新版语文教材明年九月即上课堂,北京小学语文的古典诗词将增加至22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百篇,言之旦旦,令人鼓舞。
中华经典诗词,无论长篇短章,皆属中华文化瑰宝,有的已经脍炙数千春秋,熏陶滋养过历代无数文武俊杰,功莫大焉。如今欣逢国运盛时,且不说诗运当兴,诗词创作一脉骚香的传承需要诗才,就是以经典诗词启蒙教育人才,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文化品味等方面,强化经典诗词的教学和研究亦大有必要。
诗词启蒙,本身就是传统,而且历史悠久。资格最老的中国教育家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他以“文、行、忠、信”四教教育弟子,“文”指诗、书、礼、乐,诗在其间。孔子关于诗教的观点,无论从哪个角度去阐述,其实只缘于三个字“兴于诗”(《论语·泰伯》),即孔子认为诗歌言浅音美而且容易感化人,通过诗歌足以激励人才有所作为。孔子又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那“思无邪”是借用《诗经·鲁颂·駉篇》的话,说诗歌能让人更加美好修为,点醒诗歌教化美育作用,“兴于诗”的宗旨未变。孔子言“诗”,或指“诗三百”,后人解读岂可拘泥?理解孔子的这几句话,再翻看一些历代教育家的有关论述,诗教的重要性何须赘言。难怪南宋陆游认为诗书传家,必以“思无邪”为“圣门三字铭”,应该是雷打不动的。
就这样,两千数百余年的诗教成为我中华民族传统启蒙教育的基石,无论政乱兵燹,巍巍至今,即使云断山连,也没有真正因撼动而中止过。对小中学的古典文学教材任何“减量”想法,因为关系“去‘中国化’”,即关系着我们中华的慧烛长明和文化价值观的培养,问题的后果不能掉以轻心,言及“悲哀”,也不为过。我相信有识见的家庭关注孩子的启蒙教育,都不会放弃古典诗歌文学这份独特的“营养餐”, 即使糟糕到真的古典诗词教材“减量”严重,他们也不会放弃,也不会因为“神马”糊涂理由去忽悠自己的孩子,他们会家庭自教,或者四处寻找民间课堂为孩子补上诗课。天下父母心,能有文化的寄托和向往,也是民族的文心民心所在,小觑不得。
现在,这份独特的“营养餐”不会“减量”的大局已定,下一步似乎应该集思广益,探寻一下如何更有效地搞好小中学经典诗词的教学了。谁都知道,语文教学的建设和改革最不容易。从我了解的很多小中学语文教师的情况看,他们为此艰苦付出,往往事倍功半,古今教学的衔接和发展,即探索古典诗文的当代教学确实更难。不能说,现在我国的语文教学已臻完善,可供探讨的课题实在太多。因为学习经典诗词的第一步是诵读,所以限于篇幅,拙文先谈谈如何有效诵读经典诗词的问题。
诵读,又称讽诵、讴吟、吟咏等,通常简单的理解是高声诵读诗歌。读出诗歌声韵美的,是读声;读解诗歌情趣美的,是读意。古今都有“读诗”一词,含意不尽相同。传统语意的“读诗”之“读”,不仅仅是诵读(读声),还包括学习研究,可以理解为读声和读意的“更上层楼”。对传统诗词的经典作品,我们都需以恭敬和深爱的心态去亲近经典,去领略其美声与美意。
古代关于读诗方面的助学读物比较多,例如《诗童子问十卷》的“以明读诗之法”,《毛诗集解·学诗总说》分“作诗之理、寓诗之乐、读诗之法”三则等,加之中华文武奇杰都各自有读书读诗之道,例如宋张载的“洪钟扣声法”,朱熹的“先熟读,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读便是学”、“退步审清法”,又明代王守仁(王阳明)的以少儿歌诗班教习清声诵读等,皆可资今人借鉴。
以传统诗词创作者或研究者的眼光观之,诵读至少要包括读出声情、读解情趣两个方面。读声,可以视作学习作诗的第一道门槛。有的经典诗词,因为少儿理解能力和生活阅历的缘故,疏解内容一开始都比较浅显易懂,但读声确实有利于悦声启智和身心健康,可以先行一步,所以传统的启蒙教育,都以读声和习书训练儿童的读写能力为“童子功”、“开口奶”,足见其重要。
读诗会背诵,不过是起步过渡,解得声情、意趣,方可称“入门”。现在有不少标榜“国学诗课”的教学,收费不菲,方法古板,只让学生反复朗读背诵,许诺“熟读五十遍,写绝句没有问题”等,皆虚饵诱鱼,难验实效。
民间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多,有的已经几百年的实践验证,可效可信。通常第一步是“晓声”,即先练习单字的平仄发声,同时配合“属对”训练(例如云对雨、花对草),然后增至双字、三字(例如岭北对江东、重庆对四平,又三尺剑对六钧弓、山千树对水一湾),循序渐进。古代启蒙教育常用的《声律启蒙》(南方人称“对对歌”)教材,至今仍然可取。第二步,开始每日练习高声诵读,平声舒畅绵长,仄声抑扬低昂(入声短促善藏),学生通过读诗即可较快掌握字声平仄。前人认为清晨张口,吐纳嘘吸,朗声养气;入夜灯下复读,能加强记忆,温故知新,如此胸怀扩充,壮志强身,不难期望大成。宋代朱熹幼年好学,认为“读诗正在于吟咏讽诵”,每逢难读之诗,请教师长又不方便时,自己晨昏不懈地“读四五十过,方得诗意”,后来逸足登堂,弟子翕从,又以“朱氏读诗功”传教之,至今八闽仍旧多以为范。。
相关文章
-
02-14林岫:谈谈经典诗词的诵读
站内搜索
本栏最热
-
06-26读方承散文集《云深处》
-
07-09散文讲座
-
02-10向未来的可能性敞开——读穆涛的散文
-
02-10这次换我说对不起
-
10-16通向心灵的书写
-
07-28纪伯伦散文诗
-
05-11游记散文:游滮水岩
-
10-08陈锡挺:哦,那片枫林(散文)
-
12-09山西李需在全国散文诗大赛上获奖
-
07-06品读鲁迅散文集,领悟不同思想
赞助商广告
-
02-18电脑系统网,最新版系统下载
-
02-16帝国博客1号主题点击查看
-
02-06知足下载站 绿色软件下载基地
-
01-29首页右侧文字广告位招租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924177110
Copyright © 2022 中国原创歌词网基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