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实的芦荡 摇曳的散文
2015-05-31 geci2
开栏的话
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册上,有许多地名熠熠发光。
这里的人,曾众志成城,用热血换回和平安宁。
这里的地,曾满目疮痍,坚强地固守着中华的魂。
本周起,我们将推出《踏访》系列报道,带领读者踏访这片热土,探寻70年来的沧海桑田,神州巨变,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沙家浜,作为一部京剧,是上世纪中期至少两代中国人的美育和爱国教育的教材。戏里阿庆嫂和芦荡深处那些机智勇敢的抗日群众,郭建光等像18棵坚强不屈的青松式的新四军战士,则是两代人最闪光的人生榜样。于是,沙家浜,这个从现实到文学又从文学成为现实的小镇,对两代人则或多或少地有了圣地的意味。在抗战胜利日到来之前,我很幸运地走进沙家浜。
满镇尽见阿庆嫂
阿庆嫂、沙奶奶并无其人又确有其人,她们是全体阳澄湖地区人民的化身
沙家浜是摇曳着的。这是我望见沙家浜的最初一眼和离开她时最后一眼的准确感觉。芦竹芦荻芦苇摇曳着,柳叶小舟和竹船摇曳着,街头的姑娘和茶娘摇曳着,成行的岸柳摇曳着……事实上,整个沙家浜小镇都摇曳着,像泊在阳澄湖北岸边的一艘大画舫。
沙家浜又是坚实的。这个常熟城南、苏州之北、上海之西、无锡之东的小镇,因为有摇曳的芦苇荡作掩护,更因为有坚实的爱国抗日群众基础,硬是在日本侵略者眼皮底下成为当年新四军的后方医院;因为36位伤病员(戏里是18位)的坚守,一支叫“江抗”的新四军抗日队伍迅速壮大。这支队伍走出了叶飞、谭震林等高级将领。
跟所有初进沙家浜的人一样,进得小镇来先做两件事——到春来茶馆找阿庆嫂那流光飞彩的音容笑貌,进芦苇荡找郭建光和伤病员们那坚定的足迹。
不想,满镇尽见阿庆嫂。深蓝印花布的中式小衫,浅蓝的围裙和头巾,是这里茶娘、船娘和餐馆老板娘最平常的打扮。不知是不是她们刻意学戏里阿庆嫂的言谈举止,总之,镇上走着的姑娘媳妇们特别是穿了蓝印花布衣装的,远远地看去,都有些阿庆嫂的步态神韵。
又一个阿庆嫂走来了。她从春来茶馆码头走来,一路摇曳一路笑声。冷静却不拒人的蓝印花布衣裙,轻快却不失沉着的步态,大方却不失温婉的笑脸,这船娘活脱脱就是一个阿庆嫂!
“我叫胡林芳,我们这里叫船娘。”说着,她轻快地跳上游船——一种由长长的竹竿扎成的小筏子。左撑右点,小船就晃悠着隐于芦花丛中了。
你的先辈们当年是用这种小船载着伤病员们在芦荡里与敌人周旋吗?
“没有啊”,但旋即她就纠正,“帮助伤病员的人太多了,讲不清的。”是的,当新四军在阳澄湖及周边地区积极作战时,水乡人民则组成浩浩荡荡的船队,为子弟兵做后盾。横泾、唐市即现在的沙家浜镇群众,为让部队快速行军,还用各家的小船为部队搭建“船桥”。妇女们则做军鞋、缝军衣,用湖里的鱼虾补养伤病员。郭建光唱的“一日三餐有鱼虾”并非编剧瞎编。
所以,阿庆嫂、沙奶奶并无其人又确有其人,她们是全体阳澄湖地区人民的化身。正如阿庆嫂唱的,“我们这个镇子里家家住过新四军”,满镇尽见阿庆嫂、沙奶奶。不过,胡林芳听老人们说,新四军有纪律,不能住老乡家,通常只住自己扎的草棚子。鬼子的巡逻船靠近了,乡亲们会用自家的船把伤病员送下湖。人与船、军与民顿时消失在迷宫一样的芦荡里。于是,日本人“把个沙家浜翻个底朝天”,也见不到一个新四军伤病员。
因为是晚春初夏,我没有机会体验狂风暴雨的芦荡。这里的老人们说,戏里的“暴风雨来了”那场景远不能表现真实的芦荡暴风雨之夜的可怕。那是排山倒海的呼啸,地动山摇、水天相撞。但是,即使摇得天晃地动,那生长在荡里、浜里、泾里的芦竹、芦苇、芦荻等,也只是摇摇头和身子而已,他们的根永远在那里——沙家浜的荡浜泾的泥水里。
人们习惯说沙家浜如诗如画,我倒觉得恩格斯在《风景》中的话最合适评价沙家浜:“只有易北河左岸的马铃薯原野,才是代表着德意志的真正的散文。”芦苇荡里的沙家浜,不正是代表着中国水乡人民抗击侵略者的真正的散文吗?
湖里睡着郭建光
老人魂归阳澄湖,守望着“全靠劳动人民一双手画出了美好江南鱼米乡”的沙家浜
京剧《沙家浜》是毛泽东主席给起的名字。所以,沙家浜人总是自豪地告诉来访者,他们镇的名字是毛主席起的。1964年春夏,根据沪剧《芦荡火种》改编的京剧连演百场。7月23日,毛泽东主席观看演出并接见全体演员。老人家用他那浓重的湖南普通话一一夸赞演员演技后幽默地说:“芦荡里都是水,革命火种怎能燎原呢?再说,那时抗日的革命形势已经不是火种,而是火焰了嘛。故事发生在沙家浜,中国有许多戏用地名为戏名,这出戏就叫《沙家浜》吧。”这是毛泽东唯一一次给戏曲起名字。1992年,常熟最南边的横泾、唐市正式改名沙家浜镇。
毫不夸张地说,京剧《沙家浜》是那个年代舞台和银幕上最闪亮的戏曲作品。她有革命样板戏的铿锵硬朗宣传特性,又不失戏曲的柔美教化功能,更以浓郁但不失大气的江南人文气息、优美而不舍规范的唱腔、革命化却不排斥戏剧化的韵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改名后的沙家浜镇可谓生逢其时,毫无悬念地成为红色旅游的热土。尽管这里有华东最大的湿地公园,有阳澄湖的大闸蟹,但是,第一次来此旅游的人,无论男女老少,奔的却不是浪漫的绿色和鲜美的大闸蟹,而是这样两件事:阿庆嫂和她的春来茶馆里的机智幽默和果敢,战斗在阳澄湖上的郭建光等18位伤病员的传奇。
相关文章
-
05-13最高奖励十万元!马尔康城市形象征集活动报名开始啦!
-
05-13来“臧思佳海洋文艺”里看海听涛
-
05-13顺第五届畲歌歌词征集活动等你来参与~
-
05-13关于征集定西市安定区区歌的启事
-
05-13深圳特区报创刊40周年专场音乐会今晚举行
-
05-132022张薇最新单曲《山河辽阔》发行引热议
-
05-13周杰伦为汶川地震稻香而写 歌词温暖治愈
-
05-13刘若英发表新歌《各自安好》,说比唱更动听,知性口吻不减当年
-
05-13王和泉:歌词拥有诗的空间,音乐才能自由翱翔
-
05-13赵安华谈歌词创作
站内搜索
本栏最热
-
06-26读方承散文集《云深处》
-
07-09散文讲座
-
02-10向未来的可能性敞开——读穆涛的散文
-
02-10这次换我说对不起
-
10-16通向心灵的书写
-
07-28纪伯伦散文诗
-
05-11游记散文:游滮水岩
-
10-08陈锡挺:哦,那片枫林(散文)
-
12-09山西李需在全国散文诗大赛上获奖
-
07-06品读鲁迅散文集,领悟不同思想
赞助商广告
-
02-18电脑系统网,最新版系统下载
-
02-16帝国博客1号主题点击查看
-
02-06知足下载站 绿色软件下载基地
-
01-29首页右侧文字广告位招租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924177110
Copyright © 2022 中国原创歌词网基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