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散文

胸中丘壑 笔底春秋

2015-07-06 五散人

通过写散文成名,很难。因为相对来说,有着鲜明人物形象、曲折故事情节、悲欢情绪起伏的小说,更能迎合时下大众的口味。自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鲁迅、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汪曾祺等散文大家所缔造的那个美文荟萃的时代过后,最为出名的也就是杨朔、魏巍、秦牧、刘白羽这四位散文名家了。如今,传统文学期刊中虽然也经常会有令人眼前一亮的优秀散文出现,可结集成册的,而且文学技巧、思想深度、艺术风格三者并重的散文作品却并不多。所以这次能读到穆涛先生《先前的风气》一书,的确令人惊喜之至。该书可说是公认的佳作,不仅上了各大好书排行榜,还荣膺了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穆涛先生写散文,重质不重形。散文本就是一种非常自由的文体,少有条条框框的约束,不存在一定的成法,可以有话则多,无话则少。只要笔头功夫到家,稍有感触,即能成篇。《先前的风气》中,经史春秋、历法农事、帝皇将相、文情书画、饮食男女、时政要闻、轶闻奇事,无所不包,走的却仍是“文以载道”的传统路子,文字古风朴朴,总能绵里藏针,窥斑见豹。“信史的沟与壑”、“身体里的风气”、“旧砖与新墙”、“由一本文学史著作引出的七个话题”、“耳食之言”等专辑中的散文篇幅略短,不过,就像郁达夫先生所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达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现代散文是作者自身性格、喜好、观念、信仰的综合反映。而在白话文运动之后,散文的发展曾和报刊文体发生过紧密联系,这一点也正与穆涛先生的“本行”相契。穆涛先生是《美文》杂志的常务副主编,多年以来,对于散文,他既看了很多,也想了很多,写起来,自能下笔有神,游刃有余。

  出色的散文家皆有独树一帜的风格,如梁实秋最擅“雅舍”散文,以舒朗徐缓的名士格调写出日常生活中的那种美好;学者钱钟书笔下生出的就是充满学术哲理和人生意趣的“学者散文”了;朱自清的作品既有温文尔雅的书生气质,还有诗画一般的清浅意境;女作家冰心会带着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腻,用行云流水的文字说自己心中要说的话,倾诉对这个世界的感情;周作人最好“闲话”散文,虽然他也写过不少针砭时弊、讽喻现实的杂文,但那些风格冲淡、表达生活情趣的文字才是他的“金字招牌”。穆涛先生在散文造诣上虽及不上上述前辈名家,但他的作品也已形成鲜明的自我风格,文字简洁精准、直接有力,句式错落有致,意味深长,似带有飒爽之侠气,又含有仙风道骨般的气韵,体现出中华语文的美感。他也喜欢时不常地用一下曲笔,以借古讽今。在貌似温和的言辞之中微露锋芒,透出思想层面上的犀利与尖锐。所以说,他的散文另有点近似杂文的特色,论事析理的“招式”明显传承自鲁迅先生的衣钵。

  穆涛先生也爱在散文中用典。有时,入题便引用一个满满当当的古文故事,然后用白话解之。然而作者的用心并不仅仅在文字训诂、掌故探源、旧话重提上。穆涛先生的“回头观望”实是因为对当下、对未来有着殷切深沉的寄托和追求。于是他总是要从文化长河的上游处来开始梳理华夏文明,摘出某一字、某一词的出典,寻出其最原生态的内容,然后渐渐拨开历史投影,以现实之态和读者进行对话。这也就是穆涛先生自己所说的“读史治史不是念旧,旨在维新”。了解这一点后,我们读《先前的风气》时,可结合上下文来品咂作者的用典。若读得不够深,不够细,就很容易让那些已经跳跃在思维边际上的智慧灵光滑溜而过了。

  《先前的风气》,文如其名,大多数的笔墨集中在“先前”之事上,从历史的向度来呈现思接千载的一种文人思辨。不论文字如何层层叠叠,到关键处总能开枝散叶,将主旨观念烘云托月而出。由此,笔者不禁更叹服作者那份驾驭文字来“刺激”读者的才华了。他以短短千余字的散文,发挥出尽可能多的文化价值。可以说,穆涛先生的文字是用他的思想写成的,呈现着流变不已的世态人心。也只有当一个作者的思想达到了一定高度,他胸中之丘壑方能化成笔底的春秋……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924177110

  Copyright © 2022 中国原创歌词网基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