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词中的爆竹
2015-02-14 DioxoRoRopjaw
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朵朵迎新春。几千年来,燃放爆竹驱邪避祸的古老习俗炸响在千家万户,融入于传统血脉,也构成了无数文学佳作的生动意象。在大宋一朝洋洋大观的诗词作品中,诗人词家以“爆竹”入题,记新春习俗,写佳节热闹,表迎新喜悦,诉亲人思念,抒家国情怀,发人生感慨,而今吟唱再三,回味无穷。
1.“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有一首描写北宋春节风俗的词。词曰:“残腊初雪霁,梅白飘香蕊。依前又还是,迎春时候,大家都备。灶马门神,酒酌酴酥,桃符尽书吉利。五更催驱傩,爆竹起,虚耗都教退。交年换新岁,长保身荣贵。愿与儿孙,尽老今生,祝寿遐昌,年年共同守岁。”词作仿佛是一幅北宋春节的年俗画,在瑞雪初霁、白梅盛开的日子里,春节到了,“灶马”“门神”“酴酥”“桃符”“驱傩”“爆竹”等纷纷登场,爆竹声吓退了鬼怪。在这大吉大利的新年里,词人祈愿与家人都能永远长寿。透过词作,今人可以清楚地知道千年前人们欢度佳节的盛况。
同样,南宋诗人孙惟信,在其词作《水龙吟·除夕》中,把过年的习俗写得生动形象,尤其是燃放驱傩爆竹,通宵不眠,结句表达了新年之际求和顺、祈平安的美好愿望:“小童教写桃符,道人还了常年例。神前灶下,祓除清净,献花酌水。祷告些儿,也都不是,求名求利。但吟诗写字,分数上面,略精进、尽足矣。饮量添教不醉。好时节、逢场作戏。驱傩爆竹,软饧酥豆,通宵不睡。四海皆兄弟,阿鹊也、同添一岁。愿家家户户,和和顺顺,乐升平世。”
2.燃爆竹原本是火烧竹子,使之毕剥发声以驱鬼神。南宋诗人范成大写有《爆竹行》一首,对燃放爆竹过程中的喧闹景象作了生动描绘,诗作平易浅显。诗曰:“岁朝爆竹传自昔,吴侬政用前五日。食残豆粥扫罢尘,截筒五尺煨以薪。节间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十声百声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却拾焦头叠床底,犹有余威可驱疠。屏除药裹添酒杯,昼日嬉游夜浓睡。”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曾因“乌台诗案”、上书救兄苏轼而被贬官筠州(今江西高安)。在这里的一个新年,他写下诗歌《次韵王适元日并示曹焕》二首。其一曰:“放逐三年未遣回,复惊爆竹起春雷。祈年粗有樽中桂,寄远仍持岭上梅。莫笑牛狸抵羊酪,漫将崖蜜代官醅。二君未肯嫌贫病,犹得衰颜一笑开。”诗人虽然遭逐在外,但听到新春的爆竹声,心里还是兴奋不已。桂酒祈年,梅花寄远,没有羊酪、官酒,牛狸、崖蜜也是美味。何况,两位女婿王适、曹焕不嫌自己贫病交加,诗人衰老的容颜也在此时绽出了笑容。
南宋诗人叶茵,出生于江南水乡,为人不慕名利、善诗文,诗作《除夜立春》质朴清新、明白如话,读之令人忍不住想与作者分享那爆竹声中的迎新喜悦:“别岁传佳话,论文忆旧盟。黄柑凝腊酿,爆竹带春声。节序有终始,儿童争送迎。此身强健在,列炬到天明。”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作为开封人,我们又怎能忘记北宋名相王安石喜迎新春的诗句呢。
3.一代文豪苏轼曾写有《荆州十首》。仁宗嘉四年(1059年),在故乡服母丧毕的苏轼和父苏洵、弟苏辙一起沿江东下,赴京师开封,是年岁末抵达荆州。新年到了,荆州百姓燃爆竹、迎新春的情景,激起了苏轼的思亲之情。他在其中一首中写道:“残腊多风雪,荆人重岁时。客心何草草,里巷自嬉嬉。爆竹惊邻鬼,驱傩逐小儿。故人应念我,相望各天涯。”母亲长眠于故土,一家老小远离族亲匆匆奔波,身处异乡的苏轼只能在他乡阵阵的爆竹声中,抒发“故人应念我,相望各天涯”的心情了。
徽宗政和年间进士姚孝锡,曾任代州(今山西代县)兵曹参军,金兵攻陷代州后被命为五台主簿,由宋入金,其诗多抒故国之思、亲人之念。在《岁晚怀二弟》一诗中,他这样表达羁留异乡、怅然落寞中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和易成欢老易伤,壮游垂白未还乡。烟尘无复音书到,魂梦犹疲道路长。爆竹又惊新荐岁,屠苏空忆旧传觞。年年此日遥相忆,鸿雁何时续断行。”诗人被羁于异地塞北,年华老去而归国无望,加上家书难收,道途漫漫,新春佳节之际,在阵阵爆竹声中,诗人回想起与亲人一起传觞饮酒的日子,陷入了“年年此日遥相忆,鸿雁何时续断行”的殷切思念之中。
高宗绍兴年间进士方翥,不愿为官,但在一个除夕之夜,却因奉命赴部而宿于一外地客舍。深夜中,舍内青灯如豆,屋外冷雨淅沥,此时的诗人,心中无比孤寂凄凉。睡梦中,他回到了家乡,然而,孩童们欢度新年的爆竹声却把诗人的归乡好梦给惊醒了。现实的处境和内心的梦想是多么矛盾啊。诗人在一首《癸酉冬赴部除夜宿信州客舍》中写道:“隔屋青灯一点明,卧听檐雨落三更。无因作得还乡梦,门外儿童爆竹声。”
4.两宋之交的陈与义,洛阳人,写有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这是他送友人回京师开封的伤感与不满。“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这是他对故乡的强烈思念和对前途无望的悲苦。
北宋亡国后,陈与义避乱江南,饱经流离之苦。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辞旧迎新之际,诗人在岳阳写下《除夜二首》,表达了流离他乡渴望收复失地的心情。其一曰:“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诗人与晚唐的杜甫有相似的乱世遭遇,因而诗作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交织在一起,沉郁而悲壮。在这首诗作中,诗人应该是一夜未眠,想到北方金人的入侵,义愤难平,时年仅39岁的他,鬓发已经变白,唯有灯火依旧明亮。此时,与去年(1127年,北宋亡国之年)相比,虽辗转异乡,但眼下暂得的欢愉也算是一番慰藉吧。明天就是新年了,诗人要登上岳阳楼,眺望“岛烟湖雾”中春天的来临。实际上,诗人的结句语意双关,在盼望春天到来之中寄托了恢复失地的美好愿望。
相关文章
-
02-14宋代诗词中的爆竹
站内搜索
本栏最热
-
06-07惊艳走心的民谣歌词文案
-
09-20鲁迅《狂人日记》全文及赏析
-
07-02最让毛泽东伤心的一篇文章
-
04-26什么地方的石榴最好吃
-
07-05中国原创歌词网基地经典经典美文
-
08-10爱情日记
-
02-27八佰经典台词句子摘抄
-
07-16“诗礼传家、文章华国”的大桥顾氏家族
-
07-10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
03-08在文学与影视之间——《人世间》带来的启示
赞助商广告
-
02-18电脑系统网,最新版系统下载
-
02-16帝国博客1号主题点击查看
-
02-06知足下载站 绿色软件下载基地
-
01-29首页右侧文字广告位招租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924177110
Copyright © 2022 中国原创歌词网基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