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新书《从故乡到远方》研讨会在穗举行
2015-06-18 柳黛007
5月,资深媒体人李贺,用女性的视角和新闻工作者的笔锋,将二十年的历程汇集成新书《从故乡到远方:一个媒体人的时光碎片》,自上市以来,位列畅销榜之首,获得了市场和业界的一致好评。近日,由广东省中国当代文学学会、花城出版社、广州市文艺批评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李贺散文集《从故乡到远方》研讨会”在广州举行。
广东省作协常务副主席、诗人杨克,南方报业集团副总编、文艺评论家王义军,中山大学教授、博导、文艺评论家谢有顺:广东省作协文学院院长熊育群,广州市文艺批评家协会主席、作家梁凤莲,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申霞艳,花城出版社社长詹秀敏,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陈南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老师、文学博士刘茉琳,广东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老师、博士许峰出席了研讨会。广东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广东省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江冰主持会议。
与会学者们从“乡愁”、“媒体成长”、“女性散文”等不同角度评析《从故乡到远方》,杨克谈到,李贺所描写的家人的散文,让他为自己没能为家人行文而内疚,“李贺写的散文都是比较小的视角进入的散文。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散文。最近很多散文都是写文化,或者是当下,都是历史文化类的,但是写文化性的散文太多了,也会让读者有审美疲劳。所以我觉得个人视角、个人体验的东西很有魅力。”申霞艳认为,从故乡到远方,瑟吉欧流动的现代性带来的每个人必然的遭际,李贺的散文让都市人获得阅读旅程,“艾布拉姆斯认为有些文学作品像“镜子”可以照出我们自己;而有些则像“灯”,能照亮前路。李贺的写作联通二者,有时让我们照见自己,有时则让我们思考远方。”
研讨会精选如下:
杨克:我觉得写作,特别是散文写作,写个人经历的一些事情是很好的题材。《从故乡到远方》中写亲人的部分,我觉得非常感人。我们写作要有家国情怀,这是她的一个特点。
梁凤莲:李贺这种新广州人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板块。李贺能够一直坚持,而且用心去写她经受的一切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这个内容随着广州这个移民城市的壮大,会越来越丰富和越来越充实。所以她的书写不仅对她个人来说有一个时间轴的作用,而且对于我们的各种模式的书写也是一种补充。
申霞艳:我觉得李贺的状态和萧红很有比照性。萧红也是从最北的北方来到南方,但是她32岁就去世了,她的才华没有得到施展。李贺从东北到广州,她的生活与几十年前是不一样的,她可以一边在自己的屋子里赏心悦目地写作,一边快乐地生活。就像庄稼是从地里长出来一样,她在这个城市生活,她把细碎的风景记录下来,这个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写作和萧红的战乱时代写作大大不同的。
熊育群:我们以前90年代流行过“小女人”散文,也是写身边的生活,但那是对生活的物质化的流程的一个表达,没有更多带出自己人生的经历和感受,对于亲情、岁月匆匆这些的感受是没有的。虽然很畅销,但是缺乏深度和思考。李贺的散文跟她们不同,她把生命的疼和爱以及岁月的沧桑写出来了,这是我觉得敬佩她的地方。
王义军:李贺的方式是非常感性的,她把不同的小文章集中在不同的小辑中,通篇读来可以感觉到这个时代的底蕴。
许峰:李贺老师的书,让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依然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美好。
刘茉琳:李贺老师发挥了一个女性在写东西的一种优势,就像龙应台的散文。所以我觉得女性提供给世界的应该是一种特殊体验。一种温柔的,接触的感受,这种女性特殊的感受在文学里面发挥出来,就成为一种新的共鸣。
詹秀敏:我觉得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命运,李贺这本书完全是因为她的宽容和耐心。
广东省作协常务副主席、诗人杨克,南方报业集团副总编、文艺评论家王义军,中山大学教授、博导、文艺评论家谢有顺:广东省作协文学院院长熊育群,广州市文艺批评家协会主席、作家梁凤莲,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申霞艳,花城出版社社长詹秀敏,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陈南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老师、文学博士刘茉琳,广东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老师、博士许峰出席了研讨会。广东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广东省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江冰主持会议。
与会学者们从“乡愁”、“媒体成长”、“女性散文”等不同角度评析《从故乡到远方》,杨克谈到,李贺所描写的家人的散文,让他为自己没能为家人行文而内疚,“李贺写的散文都是比较小的视角进入的散文。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散文。最近很多散文都是写文化,或者是当下,都是历史文化类的,但是写文化性的散文太多了,也会让读者有审美疲劳。所以我觉得个人视角、个人体验的东西很有魅力。”申霞艳认为,从故乡到远方,瑟吉欧流动的现代性带来的每个人必然的遭际,李贺的散文让都市人获得阅读旅程,“艾布拉姆斯认为有些文学作品像“镜子”可以照出我们自己;而有些则像“灯”,能照亮前路。李贺的写作联通二者,有时让我们照见自己,有时则让我们思考远方。”
研讨会精选如下:
杨克:我觉得写作,特别是散文写作,写个人经历的一些事情是很好的题材。《从故乡到远方》中写亲人的部分,我觉得非常感人。我们写作要有家国情怀,这是她的一个特点。
梁凤莲:李贺这种新广州人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板块。李贺能够一直坚持,而且用心去写她经受的一切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这个内容随着广州这个移民城市的壮大,会越来越丰富和越来越充实。所以她的书写不仅对她个人来说有一个时间轴的作用,而且对于我们的各种模式的书写也是一种补充。
申霞艳:我觉得李贺的状态和萧红很有比照性。萧红也是从最北的北方来到南方,但是她32岁就去世了,她的才华没有得到施展。李贺从东北到广州,她的生活与几十年前是不一样的,她可以一边在自己的屋子里赏心悦目地写作,一边快乐地生活。就像庄稼是从地里长出来一样,她在这个城市生活,她把细碎的风景记录下来,这个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写作和萧红的战乱时代写作大大不同的。
熊育群:我们以前90年代流行过“小女人”散文,也是写身边的生活,但那是对生活的物质化的流程的一个表达,没有更多带出自己人生的经历和感受,对于亲情、岁月匆匆这些的感受是没有的。虽然很畅销,但是缺乏深度和思考。李贺的散文跟她们不同,她把生命的疼和爱以及岁月的沧桑写出来了,这是我觉得敬佩她的地方。
王义军:李贺的方式是非常感性的,她把不同的小文章集中在不同的小辑中,通篇读来可以感觉到这个时代的底蕴。
许峰:李贺老师的书,让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依然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美好。
刘茉琳:李贺老师发挥了一个女性在写东西的一种优势,就像龙应台的散文。所以我觉得女性提供给世界的应该是一种特殊体验。一种温柔的,接触的感受,这种女性特殊的感受在文学里面发挥出来,就成为一种新的共鸣。
詹秀敏:我觉得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命运,李贺这本书完全是因为她的宽容和耐心。
相关文章
-
06-18李贺新书《从故乡到远方》研讨会在穗举行
站内搜索
本栏最热
-
06-07惊艳走心的民谣歌词文案
-
09-20鲁迅《狂人日记》全文及赏析
-
07-02最让毛泽东伤心的一篇文章
-
04-26什么地方的石榴最好吃
-
07-05中国原创歌词网基地经典经典美文
-
08-10爱情日记
-
02-27八佰经典台词句子摘抄
-
07-16“诗礼传家、文章华国”的大桥顾氏家族
-
07-10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
03-08在文学与影视之间——《人世间》带来的启示
赞助商广告
-
02-18电脑系统网,最新版系统下载
-
02-16帝国博客1号主题点击查看
-
02-06知足下载站 绿色软件下载基地
-
01-29首页右侧文字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