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泰眼中的“游民”与“诗歌”
2015-08-06 rzxuv362
王学泰1942年出生,现居北京。1964年,王学泰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之后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主要学术专长是文学史与文化史,现从事古代文学研究,代表作有《中国流民》、《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燕谭集》、《水浒与江湖》、《发现另一个中国》、《中国人饮食文化简史》、《监狱琐记》、《中国古典诗歌要籍丛谈》等。
晨报记者叶子申
王学泰还是那个样子———头发花白,脸胖乎乎的,穿白色条纹短袖衬衫,戴一副眼镜,手拿话筒,坐在厦门大摩纸的时代书店,讲他一辈子的两个爱好:游民与诗歌。
说到游民,王学泰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但他却自嘲:“被问太多,常常不知道该如何说起。”他研究了一辈子游民问题,著作包括《中国流民》、《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水浒与江湖》等,都是国内响当当的主题著作。学界曾有人将王学泰研究的“游民文化”,与余英时的“士文化”、吴思的“潜规则”,并称为“中国当代人文学科的三大发现”。
王学泰对游民的认识一直没变。“凡是脱离当时社会秩序的约束与庇护,游荡于城镇之间,没有稳定的谋生手段,迫于生计,以出卖体力或脑力为主,也有以不正当手段取得生活资料的人们,都可视为‘游民’。有没有文化并非是决定性因素。”他说:“游民处于社会最底层,他们意识到,只有在剧烈的社会冲突中才会改变现有一切。他们不理会秩序、欢迎冲突,甚至欢迎剧烈的社会冲突和社会动乱。”
说着,他突然变得严肃。“流民问题的出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建立保障之道。有了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每个人在任何地方都是有根的,都是安全的,他对未来就不必心怀恐惧了。这是拴住人心最根本的一条纽带。”他说,“人心稳了,才谈得上共克时艰”。
说完游民,他又说诗歌,态度变得温和。今年7月,他出版了《清词丽句细评量》,分享对诗歌的研究。他说,自己年少时喜欢读诗,最多能背六七百首杜甫的诗。“你读杜甫诗,就可以看到他时时刻刻都能想到国家、想到他人,人家侵犯他的利益他不怎么计较,他是特别感恩的一个人。”王学泰说。
相比谈论游民时的严肃,谈起诗歌,他变得感性。特别是谈起杜甫对战乱中普通人的关注,年逾古稀的王学泰竟有点动情,潸然泪下。“现在有的年轻人呼吁打仗,谁跟谁必有一战,我一看就特别生气。”停顿了一会儿,他用纸巾擦了擦眼睛。
谈到当代旧体诗时,这一幕亦曾发生。朋友曾为他送来诗人熊鉴的诗集《路边吟草》,王学泰一上午读完,“读得泪流满面”。“并非因为他写的事情惨,而是诗人对于世事的关爱,这就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他开玩笑说:“年纪大了,还这么感性———真是要命。”但他依然希望自己保持这个样子。
相关文章
-
08-06王学泰眼中的“游民”与“诗歌”
站内搜索
本栏最热
-
06-07惊艳走心的民谣歌词文案
-
09-20鲁迅《狂人日记》全文及赏析
-
07-02最让毛泽东伤心的一篇文章
-
04-26什么地方的石榴最好吃
-
07-05中国原创歌词网基地经典经典美文
-
08-10爱情日记
-
02-27八佰经典台词句子摘抄
-
07-16“诗礼传家、文章华国”的大桥顾氏家族
-
07-10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
03-08在文学与影视之间——《人世间》带来的启示
赞助商广告
-
02-18电脑系统网,最新版系统下载
-
02-16帝国博客1号主题点击查看
-
02-06知足下载站 绿色软件下载基地
-
01-29首页右侧文字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