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文章

朱自清:昆明五华中学校歌

2015-09-28 zgycgc

简介:“在黑暗里、在重压下、在侮辱中/苦痛着、呻吟着、挣扎着/是我底祖国/是我底受难的祖国!”70年前,抗战诗人以笔为枪,为祖国而歌。血里生长的抗战诗篇,再现了中华民族共同抗战的伟大历程。那些披着征尘的诗句,其实就是四万万中华同胞“还我山河”的呐喊,沿着诗词中国浩瀚文脉流淌而来的吟唱,都化作了力透纸背的滚烫血液。
 
70年后,编著者怀抱独特的情感体验以诗心撞击诗心,在不能忘却的记忆中,重新检录硝烟弥漫处的抗战诗篇,关乎民族存亡的战争,关注炮火下民众的苦难。作为中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抗战诗篇,从来就是一道筑在抗战军民心田间的“精神长城”。重读经典,温故知新,以血火熔铸的诗句编织花环,献给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祖国,从一个百年,到下一个百年。
 
邈哉五华经正,
 
流风余韵悠长。
 
问谁承前启后?
 
青年人当仁不让。
 
还我大好河山,
 
四千年祖国重光,
 
责在吾人肩上。
 
千里英才,荟萃一堂;
 
春风化雨,弦诵未央,
 
坚忍和爱,南方之强。
 
五华万寿无疆!
 
1944年11月2日
 
《朱自清全集》第五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1版)
 
 
 
抗战诗人:朱自清。
 
 
 
朱自清(左六)陈竹隐与郑振铎夫妇等合影。
 
 
 
1948年,朱自清、陈竹隐与幼女朱荣隽在颐和园留影。
 
 
 
朱自清之子朱迈先(前排左三)。
 
 
 
英勇抗击日军的东北抗日联军。
 
一代又一代的学子,通过语文课本走近朱自清,与他那些恰如情话的文字相识。从此,父亲的“背影”成为许多人绵长、温暖的乡愁,而永远挥不去的“荷塘月色”,就成了烙在读者心田的小画,“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如歌的文字、如画的篇章,是朱自清镶嵌在中国文学峻岭上的明珠。叶圣陶在《朱自清新选集序》中称朱自清:“做到了文质并茂,全凭真感受真性情取胜”。李广田追忆说:“朱先生有至情、爱真理,又风趣。这就是他的人格被称为最完整的人格所在。从爱真理方面,可以看出朱先生总在不断进步中,他不但赶着时代走,他也推着时代走,他不但追着青年人向前走,他也领导青年人向前走。”
 
1920年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提前毕业的朱自清,先后任教于杭州第一师范、母校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1925 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年8月留学英国,其后又漫游欧洲。1932年7月回国,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抗战爆发后,朱自清经长沙,于1938年3月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抗战胜利后,又重返清华园。
 
长期的教育生涯,使朱自清成为抗战诗人中写校歌最多的人。翻开《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1版),作者不仅为第五、八、九、十级清华学子写过级歌,而且还为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江苏省立第八中学、昆明五华中学和四川邛崃县敬亭学校撰写校歌。
 
这首“流风余韵悠长”的五华中学校歌,起句嵌入五华校名,一个“邈”字,是对学校悠久历史的赞美,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感叹。在“国破山河在”的抗战中,作者视青年为承前启后的栋梁,不仅鼓励广大学子报效国家,收拾大好河山,而且着眼于民族复兴的未来,以“四千年祖国重光,/ 责在吾人肩上”两句,强化了青年的使命感。随后,诗人一唱三叹,以响亮的韵脚歌咏,激励老师“春风化雨”,期待学子“弦诵未央”。校歌中的“坚忍和爱”,是作者赋予学校的一种时代精神。1944 年的中国,抗战已经进入最后关头,敌我双方均以大会战作决死,在此情形下,“坚忍”是通向胜利的保证。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种品格的养成,而对一个国家而言,则又包括了民族精神等诸多内容。
 
抗战期间,朱自清与妻子陈竹隐曾于1941年的秋风中,在泸州古城叙永小住。那里有着美丽的丹霞地貌,那里的“永宁河曲折从中流过,蜿蜒多姿态”。1941年12月1日,叙永县立初级中学邀朱自清为师生作抗日演讲,朱自清欣然前往。朱自清在演讲中说:“日寇侵略我国,国家已到危急存亡之秋,青少年应有爱国家、爱民族、爱自由的伟大志气,现在刻苦学习,将来担负起挽救国家、民族的伟大使命,收复失地,誓雪国耻……”可见一代名师对学子的殷切期望。
 
1898年11月出生于江苏东海的朱自清,7岁迁居扬州,在那里读完小学、中学,其后还曾回扬州中学教书。在为母校创作的校歌中,朱自清提出了健全的教育观念,抄录如下:
 
人格健全,学术健全,相期自治与自动,欲求身手试豪雄,体育须兼重。人才教育今发煌,努力我八中。
 
这首“欲求身手试豪雄”的校歌,与徐公美、胡乔木等人为扬州中学所写校歌一道,成为学子们不灭的青春记忆。
 
1919年2月,朱自清以处女作诗集《睡吧,小小的人》跨入五四新文学潮流,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8年,以中国现代散文的扛鼎之作《背影》集蜚声海内。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35年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并撰写《导言》。
 
抗战胜利后,朱自清以多病的身体冲在民主斗争的前列。1946 年7 月,好友李公朴、闻一多遇害后,这位安贫乐道的诗人,振臂高呼,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返回北平后,他又担任“整理闻一多先生遗著委员会”召集人。1946年8月16日,朱自清含泪写下《挽一多先生》一诗:
 
你是一团火,
 
照彻了深渊;
 
指示着青年,
 
失望中抓住自我。
 
你是一团火,
 
照明了古代;
 
歌舞和竞赛,
 
有力猛如虎。
 
你是一团火,
 
照见了魔鬼;
 
烧毁了自己!
 
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1919年,作者在诗歌《光明》中歌唱“你要光明,/ 你自己去造!”在这儿,光明把两位爱国诗人紧密相连。
 
 
1946年10月,在反饥饿、反内战斗争中,他不顾重病,在《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声明》第一排第一位的位置上签名,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爱国的气节和情操让人感佩。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毛泽东称赞说:“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1948年8月,朱自清因患严重的胃病辞世,年仅50岁。
 
在《背影》中,“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父亲与朱自清在南京浦口车站作别。朱自清不知道的是,他与武仲谦的大儿子、1936年参加地下党的朱迈先,1951年竟被冤杀。好在苍天有情,1984年,朱迈先冤案得到昭雪。这是儿子留给父亲的一个沉重的背影,历史的一声叹息。
 
座落在扬州安乐巷27号的“朱自清故居”,是一处晚清三合院式住宅。古朴的建筑安静如初,一如诗人清雅的人生。那里有着朱自清与叶圣陶合着的《国文教学》,那里流淌着朱自清式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924177110

  Copyright © 2022 中国原创歌词网基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