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小说

屈辱《排华法案》:第一次立法禁止进入美国

2015-10-09 五散人

翻开美国知名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集,会发现一篇“很中国”的作品:《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全篇由一个天真老实的华工艾颂喜的四封家书组成,串联起一个“美国梦”幻灭的全过程。
 
华工艾颂喜正是听信在美国这个“人间天堂”里,“人人平等、不知忧愁”,于是漂洋过海,应募来美寻找幸福。但他刚到达港口,就遭到警察的痛打,随之历经一系列不平等的痛苦折磨,最后甚至被送进监狱,这一切只因为他是个中国人。马克·吐温怀着同情塑造的这一形象,正是那个时代华工在美国的典型遭遇。
 
美国欢迎你?
 
19世纪30年代,去美国的少数华人,大多在剧团或马戏团里表演节目,那时美国人眼中的华人就像是“动物中的稀有品种”。1848年,美国的加州发现了金矿,几乎全世界都掀起了到美国淘金的浪潮,华工大批涌入美国。“淘金热”的发展急需大量劳动力,而此时中国经过鸦片战争的打击,自然经济正在解体,尤其在东南沿海各省,“黄金财富像磁石一样吸引着破产的中国农民”。大批中国人为了一个遥远的“美国梦”背井离乡,远渡重洋。
 
到美国的外来劳工中,以爱尔兰人与中国人为最多。淘金者们最初相安无事,但随着表层金被开采殆尽,工作机会逐渐减少,华工“价廉物美”的优势就充分显露出来,备受雇主们青睐。这自然引起了以爱尔兰工人为主体的白人劳工的嫉妒和仇恨。虽然他们在市场上不占优势,但大多数人已入籍美国,在这个“民主社会”,手中的那张选票能代替他们表达不满。 加州政府在白人劳工的政治压力下屈服,州议会立法向非美籍矿工征收高额“执照税”,州最高法院也判定,华人无权在法庭上对涉及白人的案件作证,等同于被剥夺了法律自卫权,有冤也无法申辩。攻击华人的案件时有发生。1856年12月18日,旧金山《沙斯塔共和报》报道记录:“在过去的五年中,华人被杀者,不下数百人,伤害华人事件几乎每日都发生??”转而进入其他行业的华工们,一样遭到反弹。
 
“每根枕木下面都有一具华工尸骨”
 
虽然劳工阶层的对立普遍存在,但此时还未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19世纪60年代,美国大力兴建横跨美洲大陆的铁路,“多快好省”的华工自然成为建设的急需力量。1868年7月《蒲安臣条约》的签订,正是为了保障美国在中国招募华工的合法化。该条约规定中美两国政府允许对方的人民在本国境内自由居住,对移民“须照相待最优国之人民一体优待”。该条约打开了华工蜂拥入美的闸门,每年都有上万名华工获准进入美国。他们大多数都投身铁路工地,填补了劳动力的严重不足。
 
据统计,“1865—1869年,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所雇的近万名筑路工人中,华工十居其九。”而且华工赢得了美国企业主阶层的广泛欢迎。太平洋铁路工程的一名承包商,日后在国会作证时便说,他一开始“对中国人也抱有偏见”,人手不够只好雇佣华工试试,结果令他十分满意。华工们不仅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本土劳工们的任何工作,而且日工资只要求1美元,且食宿自理,本土劳工却要求1.5美元的日薪,并且另行提供食宿费用。这位承包商明确表示,今后他一定继续雇佣中国人。
 
在今日美国人称之为“内华达山上的中国长城”的铁路路段,人们从当地沙漠中挖出近一吨重的华工尸骨,“每根枕木下面都有一具华工尸骨”的血泪描述令人心碎。而美国劳工组织却认为华工拉低了劳工阶层的工资,加剧社会的贫富分化,对美国穷人产生了巨大压力。
 
=============分页符=============
 
华工成为“阶级斗争”的第一靶子
 
等到1870年美国“横贯大陆铁路”甫一修建完毕,为北美近代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华工群体,就成为美国“阶级斗争”的第一靶子。
 
1873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一片萧条之中,极能吃苦忍耐的华工,通过不断压低工资,仍能保留工作岗位。在这种情况下,找不到工作的白人劳工对华工的仇视更加刻骨铭心,理由也很简单,抢人饭碗不就是夺人生计?那些因种种原因无法雇佣廉价华工的企业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打击下,也开始加入排华的大合唱中。
 
同时,排华潮流与美国两党间的斗争也密不可分。共和党在南北战争后威信一落千丈,民主党的势力逐渐恢复,至1876年大选前夕与共和党力量势均力敌。两大党都意识到入主白宫的关键在于谁能拥有多数工人的选票,均相信“利用华人问题做文章是政治上取得成功的捷径”,于是竞相排华以捞取工人选票。据不完全统计,从1852年到1882年,地方性的反华立法及司法决定就有二十多个,华人问题“不再是一个加州问题,而是整个美国问题”。
 
1879年,在排华势力的推动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十五旅客法案》。该法案规定,任何抵达美国的船只,每次所载的中国旅客不得超过15 名。当时的清政府向白宫提交了严重抗议。白宫也认为此法案不利于美中贸易及美中关系,最终,总统海斯以违反美国宪法和《蒲安臣条约》为由否决了此项法案。
 
尽管这次排华立法被政府压制下去,但各地的排华局势却越演越烈。针对华人的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尤其是旧金山,几乎成为“热战战场”。白人持械围攻唐人街,局势发展到政府不得不召集警察,动员“民团”以供自卫,甚至还派遣了海军军舰才将骚乱强行镇压。
 
面对如此汹涌的民意,围绕华工的政治分歧令白宫如坐针毡。政治是一场搏斗和妥协的游戏,海斯总统设法通过外交努力,以修改《蒲安臣条约》的方式,企图在双方的诉求中达成一种平衡。1880 年11 月17日《安吉尔条约》应运而生。清政府做出重大让步,“同意美国政府对中国移民进行规范、限制或暂缓引进”,这一条约实际上也为美国立法排华扫清了道路。
 
《安吉尔条约》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联邦政府的排华立法已被撕开一个豁口,提前嗅出风向的美国工业界赶在国门关闭之前大力吸纳华工。这也是为什么在排华法案正式通过的1882年,华人入境人数竟达到了创纪录的3.95万人。
 
第一次立法禁止一个种族进入美国
 
经过两年多的政治博弈,1882年,美国国会受理了共和党参议员约翰·米勒提交的排华法案,为此国会也作了激烈辩论。
 
主张排华者的主要依据是:华人有诸多的恶习和偏见,在生活上不可能美国化,也不可能接受美国建立在基督教基础之上的伦理道德标准;华工的大量涌入,造成了同美国工人抢饭碗的紧张态势,且华人往往把钱和金子寄回家乡,不会留在美国。反对排华者的理由则是:排华违背了中美《蒲安臣条约》中的自由移民政策,而且违背了美利坚合众国“自由平等”的立国原则。最终,双方拉锯战的结果是,排华主义获得了国会多数票的支持,于当年5月6日通过了两院的表决。
 
这份排华法案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是: 一、10年内禁止华工进入美国。如私运华工入境,每私运一人,船主将被处以最高500美元的罚款和1年监禁;二、非劳工的华人入境,须持有经美国驻华领事查验和签名盖章的英文护照。但美国税关人员有权在海关检查并拒绝持证人入境;三、不准中国人取得美国国籍;四、非法入境的中国人驱逐出境。
 
这份法案直接创造了两项美国纪录:第一次立法禁止一个种族进入美国,第一次立法排斥一个种族加入美国国籍。中国人成为不能向美国自由移民的惟一民族群体。就这样,美国排华始于民间,而最后成于政府,堪称美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页。
 
当排华法案提交给美国国会时,李鸿章闻讯,立即派遣郑藻如到美国递交抗议书,认为这一法案严重违背了《安吉尔条约》。但弱国无外交,抗议无效,最终只是法案的有效期,由最初的20年改为10年,中方提出的其他意见均未被采纳。1884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一项修正案,这份《排华法案》的升级版,进一步加强了对法案生效前入境华工的驱逐,并将《排华法案》推行适用于一切华人、包括已经获得第三国国籍的华人。
 
=============分页符=============
 
潘多拉的盒子就此打开
 
《排华法案》的颁布如同打开了一个巨大的潘多拉盒子,针对华工的暴力行为日益增多,甚至失控。法案生效后,在3年时间内就有超过5万多华工被迫离开加州或被迫害致死。1885年,美国怀俄明州的石泉煤矿就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血腥屠杀,是排华史上最为残暴的事件。
 
华工大约十年前进入石泉矿区,与本地矿工同工同酬,并没有以“低价”抢夺白人的饭碗。1883年,当时美国最大的工人组织“劳工骑士团”开始在这一矿区大力招募会员,不少白人都纷纷加入,但本分的华工们绝少响应。当“劳工骑士团”开始组织罢工时,华工们拒绝参加,资方自然大喜,用华人顶替了那些罢工者以照常生产,令“劳工骑士团”的诉求泡汤,极为不满。
 
1885 年9 月2 日上午,两名白人与同一矿坑的华工发生纠纷,本是正常的小纠纷,他们把两名华工痛打一顿。毫发无损的二人返回住所,高呼“白种人集合”,150多名白人聚集起来,其中半数携带枪支,他们包围了唐人街,不由分说就开始烧杀抢掠。华工们四散奔逃,有28人被杀、15人重伤,财产损失高达14.7万美元,震惊全美。这是一起在光天化日之下的暴行,警方随即逮捕了16名嫌疑人,但因华人不能出庭作证,最后16人全部无罪释放。
 
这不算完,“劳工骑士团”又在周边各地游说政府,勒令华人在限期内离开。在西雅图这样的大城市,他们甚至自行武装押解华人们到码头。西雅图警方予以阻止,护卫华工返回唐人街时遭到暴徒攻击,华盛顿州立即宣布戒严,随后调派军队入驻。不过华工们最后还是被全部转移。
 
反华暴行蔓延到美国各个角落。1886年1月至4月,加州35个居民区的华人被驱逐出去。1887年,31个华人矿工被杀害在华盛顿州东部的斯内克河上??美国政府的排华政策也激起了大洋彼岸中国人民的愤怒,1905年发端于上海、而后演变为全国大规模的抵制美货运动,正是肇始于此。
 
《排华法案》此后又被多次延长,原定的十年成为纸上空谈。法案执行期间,华人不得入籍,不得和白人通婚,华人的妻儿甚至不得进入美国团聚。许多华人因此几十年间不敢回中国探亲,无法与父母妻儿团聚,多少人一叶飘零,客死他乡难归故里。
 
60多年后《排华法案》终被废止
 
 
二战时中国已成为美国的盟国,《排华法案》的存在早已不合时宜。1943年,美国国会通过《麦诺森法案》,废除了《排华法案》。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签署该法案时表示:“国会和个人一样,也会犯错误。我们要有足够的勇气承认过去的错误??通过废除《排华法案》,我们就可以改正一项历史性错误??以纠正过去对我们朋友不公正的行为。”但实际上每年华人从世界任何地区申请移居美国的名额,只有少得可怜的105个。实质性的转变要等到1965年美国移民法修订后,华人才得以和其他各洲的居民一样平等地移民美国。
 
晚清著名诗人黄遵宪,就在《排华法案》颁布的1882年,赴任清政府驻旧金山的第一任总领事。正值排华风潮甚嚣尘上,他恪尽职守与当地排华势力周旋保护华人,留下大量美谈。针对《排华法案》这一事件,他曾写下长诗《逐客篇》,感慨家国沧桑,诗中“呜呼民何辜,值此国运剥!”的感叹至今仍振聋发聩。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924177110

  Copyright © 2022 中国原创歌词网基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