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散文

李东海:读陈平的散文集《大漠足音》

2014-12-20 1965280064

一个人与他三十年的兵团史
——读陈平的散文集《大漠足音》
   

      陈平是我今年五月初,去图木舒克市采风认识的朋友。其实我以前见过他几面,没有深交,没有印象,在图木舒克的十几天里,他是喀什的活地图,在回乌鲁木齐的火车上,他又是兵团史的见证人,我领略了他的见识,我开始注意他了。

    他与我大姐年龄相同,今年退休,在家专侍笔墨,似乎不达夙愿誓不休的样子。他说:“由于我的家庭出身,我当时没能上成大学。我就是从心里喜欢文化人。”其实他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文化人了。只是他对文化人的要求太高,总把自己划在文化人的圈子之外。当我读完了他的《大漠足音》的散文集后,十分感慨:一个在南疆出生,上完初中后就把自己的青春乃至一生都献给了新疆兵团农垦的人,今天又敲起键盘,把自己在兵团农三师的的亲身经历和人生感悟,写成一篇篇的散文见于报端,集于成书,让我心潮澎湃。我是从他的《大漠足音》里真正了解新疆兵团生产和生活的。《大漠足音》是新疆兵团的一本活字典。陈平朴实的语言,真实的故事,曲折的人生,为他的这本书增添了一道素洁厚重的底色。从而吸引着我一口气把它读完。

    我是先对他讲兵团和南疆的故事感兴趣的。我以前没有去过喀什,但是在去喀什和图木舒克采风的路上,他一路上生动真实的故事打动了我。我很想看看他《大漠足音》是怎样写得。他的《大漠足音》是2005年由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30个页码,图文并茂。从他1964年16岁在喀什农三师四十二团当是“学生工”,写到他50岁调兵团史志办当处长,一路欢歌,一路悲情,一路沉重的思考与执着。但在书中最让人咀嚼和品味的是他《木华里纪事》、《我的一九六九》、《我的班长》、《家乡行》和《少年红军》。

    拉拉玛荒原在陈平的《木华里纪事》占足了分量。拉拉玛显然在陈平一生最关键的时期影响了他。是啊,一个16岁的人刚当上“学生工”,就去了拉拉玛荒原挖大渠了,“一千人聚集十连,挖拉拉玛渠。我是滚滚人流中的一个。头戴长毛皮帽,皮带上吊着吃饭缸子,斜挎一个大布袋子,那是收工回来用来捡柴火的。”这就是陈平16岁去拉拉玛挖渠的形象。这形象在当时是感觉不出苦和窘迫的(可能还有些许的自豪感吧)。艰苦愚昧的时代,只能产生单纯愚昧的审美。陈平接着写到:“夜里,三十多人挤在一间屋子,每人量好尺寸占地铺八十厘米。干打垒的墙又潮又冷,一烧冻土融化团团地掉落。有时土墙里冬眠的虫子一遇热气,夜里挣扎着爬出来,到人的头上耳根做客。太累了!头往草上一搁就呼呼大睡。”这就是陈平在拉拉玛的生活。生活会教会一个人生活的一切,何况当时陈平是那种好学聪慧的“学生工”。陈平从《一去拉拉玛》、写到《四去拉拉玛》。文中的人物形象,个个栩栩如生:上海支青唐兵兵为看“地平线”来了新疆,顾昊天高雅、博学、遇事旷达、乐观豪迈,把他引上形而上的人生历程,成为他的良师益友。文字情真意切,读后感人至深。

    《我的一九六九》、《我的班长》对兵团在新疆生产和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以事实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做了献身说法,是一篇篇真实有力的反分裂反“东突”的纪实文章。在《大漠足音》里,陈平对喀什地区“东突分子”制造的多起分裂犯罪事件,做了全过程的纪录和分析,也是我们今天在新疆反分裂反“东突”的好教材。

    《家乡行》把自己随母亲离家22年后探亲的经过,以白描和记述的方式呈现给了我们,使我们在客观的叙述中品出了人世的艰辛,时代的沧桑。陈平是属于那种语言表达力极强的人,但在《家乡行》中,他的文字是节制和冷抒情的。他把一个参加新疆“九·二五”起义的老兵家属在我们国家罹难中的境遇,用一种客观的叙述态度表现了出来,这耐人寻味。

    陈平的文章里,真实的生活、历史的事实和维吾尔族原生态的东西很多。在喀什的农三师,他16岁从“学生工”做起,一直做到师宣传部部长和文联主席,最后回到兵团史志办当处长。是一个重事实、重历史、重原则的人,做起文人来也一板一铆的。但他的一板一铆中多了太多的风趣、生动和让人耐听的东西。看他的书,听他的故事,你在轻松的氛围里摸到了一个个沉重情节。

    人生就是这样,你在那里用力了,那里就会回报你。陈平用了近四十年的心血,从一个兵团“学生工”走到正处;从一个初中生走到作家;从南疆的伽师县走到乌鲁木齐。今天年过六十的他却更显得意气风发,奋笔疾书着心中滔滔不绝的感受和感慨。我觉的他真是做着一件利己利公的好事。不搓麻,不酗酒,在家早晨锻炼着身体,白天和晚上写写文章,过着一种精神贵族的生活,也让我们读到了一些可读和爱读的东西,特别是让我们加深了对于兵团历史和作用的认识,在此,我要说谢谢陈平老兄了。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924177110

  Copyright © 2022 中国原创歌词网基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