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散文

散文如水 何以悟“道”

2015-01-12 ilunewar1974nut

散文写作风起云涌,理论研究却没有头绪。日前,“百年散文探索丛书”暨散文价值再发现研讨会在广州举行。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围绕散文理论的研究抒发自己的见解。

  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体坚持“四分法”,即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其中,散文始终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甚至它的边界与疆域屡次遭到“侵扰”。而且,散文写作风起云涌,理论研究却没有头绪。在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看来,就散文理论而言,不要说系统学科范畴,就是起码的逻辑起点,都没有确立起来。

  广东人民出版社希望在散文理论领域有所建树,决定启动“百年散文探索丛书”项目,试图建构起新的散文理论话语。丛书第一辑四本已出版,第二辑正在酝酿。日前,“百年散文探索丛书”暨散文价值再发现研讨会在广州举行。研讨会由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人民出版社、广东省当代文学学会与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散文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文学部主任王兆胜在发言时指出,与诗歌和小说比较,散文这一文体颇似平淡之水,没有酸、甜、苦、辣、咸五味,却几近于道,“老子告诫人们,真正的"道"包含在无色之色、无声之声和无味之味中。同理,我们在散文理论的建构中,也应避开各种干扰,去体悟其中的"道"”。

  

 

  散文里藏着民族情感的密码

  “散文是中国最大的一笔文学遗产。如果说,小说是民族历史的再现,诗歌是民族精神的写照,散文则是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剑晖说。

  他认为,从先秦散文到“唐宋八大家”、晚明小品、“五四”白话散文,再到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热”,散文创作成绩辉煌,不容忽视。

  古人有言:“读诸葛孔明《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陈剑晖说,这意味着散文这种文体蕴藏着民族情感的密码。

  在他看来,散文还是文化传承、传播的纽带。当今的港台散文、东南亚和欧美华语散文蓬勃发展,都得益于中国传统散文的滋养。

  常熟理工学院教授丁晓原认为,如果回溯文学和文化历史,就可以发现散文是“文体之母”,中国文化的原典许多是由散文书写的,“散文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源的基本载体”。

  与小说、诗歌相比,散文具有哪些独特优势?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徐肖楠认为,诗歌、小说分别是意象和故事的审美,而散文主要是感觉的审美。诗歌的沉思给予人们更为梦想的生活感觉,小说的虚构给予人们更为想象的生活感觉,而散文的亲和给予人们更为实际的生活感觉。

  “这个时代的人们普遍倾向于简单易懂,而散文将生活的简单转化为文学的简洁,更直接流畅地进入生活世界,以更贴近身边的方式表达生活感觉。”徐肖楠分析道。

 

  为悠悠天地而写,还是为个人情致而写

  新时期以来,散文创作热闹异常,“大散文”“纯散文”“复调散文”“文化散文”“学者散文”“小女子散文”“艺术散文”“生命散文”“新散文”“在场散文”“原散文”“轻散文”等众多散文观念、主张或口号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

  与这种热闹相伴随的是,大量平庸粗泛、琐碎无序、狭隘单一的散文作品涌现。徐肖楠认为,这是因为散文作者缺乏高雅精致、大气开阔的诗性情趣追求,“中国古代散文辉煌,是因为其中常有恢宏之气与壮阔情怀,有为国家、历史、思想、天地而写的情趣,所以有像先秦散文那样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924177110

  Copyright © 2022 中国原创歌词网基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