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奖嘉宾访谈
2015-01-19 Lbnzzq
第三届“朱自清散文奖”颁奖典礼将在扬州举行。这次由中国作协《人民文学》杂志社、扬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扬州报业传媒集团、市文联、扬州园林局承办和协办的文学盛会,让众多国内文坛大家、新锐以文学的名义在扬州相聚。http://www.yznews.com.cn/
昨天,本报记者对来扬参加“朱自清散文奖”的有关领导、部分评委和获奖者进行了专访,倾听他们对于散文的创作心得以及对于扬州的独特感触。
千年人文积淀圆通思维
—访原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现中国散文学会会长王巨才
朱自清散文奖嘉宾访谈:以散文的名义 赴春天的约会
倚望窗外细雨,王巨才的思绪回到两年前。“大运河的樯帆夕照,瘦西湖的楼台烟雨,观音山的古树红墙,十里长街的华灯市声……如果说上次的到访,是匆匆翻阅了一卷文采斐然的彩墨华章,那么,我应该在个园找到了"文眼",读到了它的提神之笔。”王巨才记得,曾在个园的石洞、石屋中误入迷途,导游教了自己一个口诀,叫“明处不通暗处通,大处不通小处通,直处不通曲处通”。
“这让我看到了扬州人的精明聪慧、圆通务实,体会到他们良好的文化素养与通脱的行为举止。”几句不经意的点拨,令王巨才茅塞顿开,意蕴无穷。“放眼这座城市,扬州的现代化功能与历史风貌的保留呈现同样在城市所孕育的圆通思维下相得益彰。”王巨才补充道。
王巨才说,“历史上扬州是文人雅士向往之处,商旅使者会集之地,加之改革开放30年建设,优越的名城基础只需再融入些世界元素,城市梦想不久就会实现。”
王巨才说,“朱自清散文奖”已推出了一批优秀散文作品和作家,相信将来会成为一个让全国文坛肃然起敬的文化品牌。
获奖者兼具文化修养与作家情怀
—访《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
“与前两届相比,本届获奖作品更加厚重,题材更为丰富。”施战军表示。
“与前两届相比,本届获奖作品更加厚重,题材更为丰富。”施战军表示。
“在此次评选中文化散文占重要份额,最终获奖者文化修养与作家情怀兼具,与朱自清精神成映照关系,将"朱自清散文奖"颁给他们可谓实至名归。”
在施战军眼中,散文是体现真性情的文体,从这些自发性文字中,能够显现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尤其作者的诗心、文心。换言之,散文在展现一个写作人的写作能力之余,还能够检验人们的心地、情怀,以及处世原则等。
“从获奖者与作品角度,不仅看到了散文写作界最优秀人物的最佳创作状态,同时似乎带领我们回到了朱自清时代,因为恰恰是这份自由之感,让中国散文回到了真正正确的创作道路上。”施战军说。
在谈及扬州的散文创作环境时,施战军斩钉截铁地说:“扬州自古以来是诗文之乡,文人荟萃,佳作频现,当代扬州也应该再现昔日繁荣。”他表示,“我们会以一双发现的眼睛,为扬州的文学创作者们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散文是文学的驾照
—访山东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
“1985年第一次来扬州,走在一条小巷子里,两边的青砖黛瓦,不时飘来炖鸡的香味。此后一想到江南,想到扬州,我就想起那条巷子以及那股子香味。”
“1985年第一次来扬州,走在一条小巷子里,两边的青砖黛瓦,不时飘来炖鸡的香味。此后一想到江南,想到扬州,我就想起那条巷子以及那股子香味。”
在张炜看来,扬州最具文化代表性的就是虹桥修禊。“一切文学写作都是诗的不同形式的表达,诗是文学的核心。扬州能以诗之名,举办如此盛大的文学活动,是城市文化影响力的象征。”
“散文是文学的驾照,只有写好散文,才算是一个合格的作家。”张炜说,散文不是虚构品,它有话直说,并且是最能做到“非职业化”的一种文体:“许多不朽的传世文章都不是专业作家所著,任何文学不应是一个框死的职业,唯有散文能做到如此纯粹。”正因为此,朱自清散文奖的获得让张炜倍感荣幸,“这对我是一个重要的鼓励,它告诉我,我具备了走向文学之路的驾照。”
时至今日,张炜创作依旧只用纸与笔。“纸和笔是这个时代的宝贵之物,它们比起冷漠的荧屏来,是很温情的东西。”
散文来自中国文化的根基
—访朱自清散文奖获得者、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于坚
很多人熟识于坚,是因为他的诗歌。而于坚表示,自己从没离开过散文写作,“诗歌与散文应该是并行的。”此次的朱自清散文奖,对于坚来说意义非凡。
很多人熟识于坚,是因为他的诗歌。而于坚表示,自己从没离开过散文写作,“诗歌与散文应该是并行的。”此次的朱自清散文奖,对于坚来说意义非凡。
“我认为散文才是中国最根基性的文体。”于坚认为,20世纪的中国文化受西方影响较大,小说较受重视,“中国自古以来,最强大的写作除了诗歌就是散文。”
“之前我没有听说过专门为散文设立的奖项。”于坚表示,在朱自清的故乡设立散文奖,也体现出人们已经意识到中国散文真正与中国当代文化最深刻的关系在哪里,“正是散文在深刻影响着中国当代文化。”他认为朱自清散文奖的设立把散文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于坚说,通过这次获奖者的名单可以看出,每位获奖者都来自不同领域并有所建树,这也说明散文不仅是某一类人的写作,而具有更为广泛的作者群和读者群。“散文来自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中国的历史和普通人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相关文章
-
05-13苦藠百样味
-
05-13最高奖励十万元!马尔康城市形象征集活动报名开始啦!
-
05-13来“臧思佳海洋文艺”里看海听涛
-
05-13顺第五届畲歌歌词征集活动等你来参与~
-
05-13关于征集定西市安定区区歌的启事
-
05-13深圳特区报创刊40周年专场音乐会今晚举行
-
05-132022张薇最新单曲《山河辽阔》发行引热议
-
05-13周杰伦为汶川地震稻香而写 歌词温暖治愈
-
05-13刘若英发表新歌《各自安好》,说比唱更动听,知性口吻不减当年
-
05-13王和泉:歌词拥有诗的空间,音乐才能自由翱翔
站内搜索
本栏最热
-
06-26读方承散文集《云深处》
-
07-09散文讲座
-
02-10向未来的可能性敞开——读穆涛的散文
-
02-10这次换我说对不起
-
10-16通向心灵的书写
-
07-28纪伯伦散文诗
-
05-11游记散文:游滮水岩
-
10-08陈锡挺:哦,那片枫林(散文)
-
12-09山西李需在全国散文诗大赛上获奖
-
07-06品读鲁迅散文集,领悟不同思想
赞助商广告
-
02-18电脑系统网,最新版系统下载
-
02-16帝国博客1号主题点击查看
-
02-06知足下载站 绿色软件下载基地
-
01-29首页右侧文字广告位招租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924177110
Copyright © 2022 中国原创歌词网基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