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散文

故乡短章之农家饭篇——煎 饼(散文)

2015-01-22 lishandaohai00

“圆如望月,大似铜钲,薄似剡溪之纸,色似黄鹤之翎。”早在清代,蒲松龄就把煎饼这种普通的农家饭写进了文章里。
    在故乡吃煎饼一般在春天。头天夜里,先泡了满满一盆玉米渣放上些小米、豆子,在温润的水里,过了一夜,玉米性子绵软了,豆子胖胖的,十足的富贵相。天亮了,粮食们从磨眼里排队涌进去,再流到磨台上的时候,就成了面糊。杂粮是必须要放的,半斤即可,一斤也行,这样,煎饼就不易粘鏊子。但它们只是一种辅料,你就是用牙齿去反复分析,也只是品出整个煎饼的松酥爽口。其实就同大象无形,大音稀声一样,杂粮虽然少,却是无处不在。就如同它们一定不是房屋的檩条,但却是袅袅的炊烟一样,有了炊烟,房屋才不叫房屋,是一个家一样。也正是有了这把杂粮,让普通的玉米面结合成了煎饼,大若茶盘,薄如蝉翼,闻着吃着,都是无边无际的舒坦,也有了这粗粮细做的农家日子,才了农家日子中起起落落的枯荣。
    乡村女人盘腿坐在蒲团上,面前卧着一面鏊子,火候差不多的时候,麻利用“油搭子”匀匀地擦了一遍,鏊子黝黑的脸即刻泛起油亮的光泽,像乡下男人憨厚的笑脸。火是镰柴,焰长,面大,势匀。鏊子不能太烫,太烫就会糊了,也不能太凉,温度不够就会粘锅。乡下女人左手舀了面糊,倒在鏊子正中,右手握了刮子,毫厘不差地走一个圆,然后逐渐平起内收,鏊面上就现出一个圆满的圆,悬肘,提腕,行动间颇有书法大家风度。乌黑油亮的鏊子上便有了一种金黄的扩散,一种香气的弥漫,一种圆满的覆盖。煎饼熟了,乡下女人小心翼翼地轻掀起来,米黄色的煎饼,中间透着金黄色微糊颜色,那是恰到火候的标志。香气四溢之间,浮光轻闪之间,隐现出乡下女人的笑脸。把薄薄的煎饼码起来,变成厚厚的一摞,摆在堂屋里,晾在石磨上,煎饼垛越吃越薄,日子越积越厚,许多年就这样一张张,一张张地翻了过去。
    许多年以后,狼吞虎咽吃煎饼的孩子,慢慢长大了,那些伴着我们成长的煎饼,也随着我们一起,来到了城市里,成为城市中的一道风景。那些面色黝黑的女人,在大街上推着饼果子的车子,车子旁边一般排满了等候的人们。铁板上舀上一勺糊糊,摊成一个圆圆的薄饼,磕一两个鸡蛋,放上油条火腿,抹上面酱、辣酱,撒上葱花香菜,折成饼,装上袋,热气腾腾的煎饼果子就完成了。前几天在小城内的一条街上,居然看到了一家小店,专门卖煎饼,买来一尝,味道果然不错,但更多的是内心的欣喜。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土里土气煎饼从农家走了出来,便一头扎上了进了大酒店的菜单,虽然有了身份,但毕竟只是少数人的的食品,其实煎饼走进城里,走进普通的百姓,这才是它最好的归宿。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924177110

  Copyright © 2022 中国原创歌词网基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