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散文

系住那缕乡愁——从读安元奎系列散文谈起

2015-03-20 geci666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如果说余光中的散文是由空间隔阂营造出来的乡愁,那么安元奎的散文,则是时间累积延宕出来的乡情。这累积表现为对地域的过去和现在的关注,如他的《溯回鸾塘》、《凭吊绿荫轩》等。《古龙川散记》、《田埂上的祖母》表现乡人的点滴人生,《二十四节气系列》、《薅草锣鼓与巴人遗风》、《艺术美食花甜粑》等,表现一幅乡间生活的情趣图景。

  散文讲求“随意”和“真实”,因此,吟风颂月的散文,即便有华丽的辞藻,也难得拥有一份真实动人的力量。对过去的追溯,便成为一些作者喜欢的方式。其讨巧之处,在于两种“真实”的重叠:即追溯的真实与写作的真实。用文字记录无人关注的乡间过去,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它需要田野探访和生活积累,同时还要做好“度”的把握。即便安元奎有少数篇章如《水西,一个土司王朝的千载兴衰》的笔触“史”重于现实,情感抒发似乎显得过于匆忙,但大部分文字如“乌江系列”、“古龙川系列”等,则牵引出作者对家乡的牵绊,这个牵绊就是乡愁。

  纵观安元奎散文创作的几个系列,笔者发现文字淬炼愈加纯熟,情感把控也更加自如。早些时候的《乌江石》尽管感真情挚,却过于松散,读来能感其情,却易失其脉。在近期的“二十四节气”系列中,安元奎在文脉气象的营造上,下足功夫,农时与农事,成为这种气象的重大线索。每篇文字都充满乡间气息,如民俗的“说春”及“春官”(《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春》),这种以“时”系“人”的散文化描摹,具有强大的地方叙事。显然,安元奎的散文创作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当下贵州的散文创作,在地方叙事方面已渐入佳境,如完班代摆获得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的《松桃舞步》,刘照进获得贵州省政府文艺奖的《陶或易碎的片段》等等,都在表达地方物语上显示出勃勃气象。地方文学如何走出“地方”?沈从文将记忆中的小小边城变成大大的“城”,或许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那就是在文字中构建一个留得住青山绿水,系得住乡愁的情感路径。乡愁虽然是过去式的,但它贯穿乡人的心灵,影响一生,举首投足,都有儿时的烟火味道。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924177110

  Copyright © 2022 中国原创歌词网基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