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朔散文重提
2015-04-28 Normangutt
作为十七年散文三大家之一,杨朔在现代文学史上可谓饱受争议,其诗化的散文洛阳纸贵、风行一时,众人竞相模仿成为“时文”,进而形成毁誉参半的“杨朔模式”。在散文百花齐放的今天重提杨朔,不仅是一定程度上推本溯源的历史尊重,还是在时隔多年之后的冷静观察,更是探讨散文不可回避的重要命题。
较之刘白羽的气势磅礴、激情豪放(以《日出》《长江三日》等为代表),秦牧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并重(以《土地》《艺海拾贝》等为代笔),杨朔散文曲径通幽、清丽可喜,呈现出诗一般别具一格的美,这与作者的主观创作密切关联,在《〈东风第一枝〉小跋》中杨朔就表示他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杨朔散文富有诗意,主要体现在善于使用诗歌的创作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等,追求类似诗歌的氛围,巧于造景,且善于炼字。这与杨朔本人良好的古典文学修养分不开,事实上,杨朔本来就是诗人,他早期确实创作了一些颇具水平的古体诗词。以诗意入散文,这是杨朔的成功之处,对此,文学史也给予了中肯评价,认为“在我国当代散文发展中,杨朔是有重大开拓与贡献的作家。他自觉地把诗与散文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散文的美学价值”。(《中国当代文学概观》)如果以诗来对应,杨朔的散文不是杜甫诗的沉郁顿挫,也不是李白诗的浪漫飘逸,更不是韩愈诗的诘屈聱牙,它更像质朴的汉乐府,题材朴实,情节生动,用语平白如话又不带粗俗之气,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亲和力,是民间长出来又经文人加工提炼过的,如《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从题材上看,杨朔散文眼界广阔又心思细腻,有反映社会建设的《石油城》《京城漫记》《戈壁滩上的春天》,也有反映抗美援朝的《鸭绿江南北》《平常的人》《万古青春》,有文艺性颇浓的《香山红叶》《荔枝蜜》《茶花赋》《雪浪花》,也有歌颂与世界人民深厚友谊的《埃及灯》《印度情思》《生命泉》,从辛勤的小蜜蜂、海边泛起的浪花到献身祖国的战士、硬朗清健的老人等等,杨朔笔下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充盈着积极向上之气,无论是表现民族苦难、战争残酷、还是悲壮牺牲的烈士,他都能在娓娓道来中写得欲哭欲涕、撼人心魄,同时绝不会流于悲痛泛滥让读者沉沦,而是看到其间蕴含的力量、希望,在或是新旧对比或是指出光明未来中给人以奋发振作,在动辄伤春悲秋、无端呻吟的今天来看,无疑是很难得的。无论题材巨细,杨朔都善于从小处着手,把宏伟的事业高尚的情操落实到毫不起眼的点滴之上,他并不正面描绘,而是“先言他物”“铺陈其事”最后才“引起所咏之词”,托物寓情,卒章显志。譬如,言人民之勤,便以蜜蜂比拟(《荔枝蜜》),颂祖国之美,便以茶花为寄(《茶花赋》),一片红叶就可赞社会之新(《香山红叶》),一朵浪花就可歌群众之伟(《雪浪花》),颇有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之妙。法国艺术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版),本质上是诗人的杨朔正有这样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再加上单纯的个性、拥抱现实的热情,成就了他的作品。杨朔总能以平常的极小的角度切入诸如社会建设、反映新时代的大命题,以小见大,从而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杨朔本人也曾在《〈东风第一枝〉小跋》中说自己的创作是“想从一些东鳞西爪的侧影,烘托出当前人类历史的特征”,这也是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讲的“切类以指事”、“依微以拟议”。其起承转合、曲径通幽的写作,也是“作短篇之法,不外婉而成章”(《艺概·文概》)的实际诠释。
然而,这也正是杨朔被诟病的所在。否定者认为,杨朔散文斧凿过重而显太“巧”,是有意拔高,更有甚者拿出鲁迅批评姚明然的“教人吃西瓜”一事来类比,认为刻意把普通的事物赋予深刻的意义,其写法也单调,其情感也虚伪。首先,必须承认杨朔散文确实存在不足,拿今天的眼光来看,其作品模式化严重,是一种类似八股的文体。然而,回到历史语境中,杨朔散文的开拓意义无疑是明显的,它指出了散文的另一种可能。法国文艺理论家布封曾说:“风格即人”,杨朔作品的形成与其单纯的个性、诗人的气质、拥抱现实的热情和积极投身无产阶级的事业是分不开的,他曾说,“共产党员作家,应该首先是一个阶级战士,然后才可能是一个好的作家”、“党常常教导我们:‘文艺必须为政治服务’,也正是教给我们这个真理。政治本身就是一个或几个阶级对别的一个或几个阶级的统治或斗争。而文学正是为阶级斗争服务的。”(杨朔《应该作一个阶级战士》)他首先是战士,其次才是作家,他终身未娶,一生都奉献在热诚拥抱的无产阶级事业上,他在创作中践行着自己的理想信念,“心齐,又有耐性,咬呀咬的,咬个不停,这是浪花的性格。但是,缺乏打江山的气概,就发现不了浪花的这种性格,也就说不出这样有分量的诗的语言。”(林志浩《一篇饱含诗意的散文——〈雪浪花〉》)这样的评论是很中肯的,头脑对物质的反映绝不是镜像式的而是带着主观能动性,当然不能否认,文学里确实存在而且大量存在着“为文造情”的现象,但结合杨朔的生平和实践,他的散文总的来说还是“为情造文”的。至于“杨朔模式”所带来的写作误区,那也只是模仿者泛泛的效颦之作,如果由此而对杨朔散文不加保留地批评,无疑有失公允。早在魏晋,曹丕就指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典论·论文》)如果没有杨朔的热情与赤诚,便随便往细小的事物中升华意义,一定是矫揉造作的。
相关文章
-
05-13浪漫主义视域下的法律与音乐
-
05-13苦藠百样味
-
05-13最高奖励十万元!马尔康城市形象征集活动报名开始啦!
-
05-13来“臧思佳海洋文艺”里看海听涛
-
05-13顺第五届畲歌歌词征集活动等你来参与~
-
05-13关于征集定西市安定区区歌的启事
-
05-13深圳特区报创刊40周年专场音乐会今晚举行
-
05-132022张薇最新单曲《山河辽阔》发行引热议
-
05-13周杰伦为汶川地震稻香而写 歌词温暖治愈
-
05-13刘若英发表新歌《各自安好》,说比唱更动听,知性口吻不减当年
站内搜索
本栏最热
-
06-26读方承散文集《云深处》
-
07-09散文讲座
-
02-10向未来的可能性敞开——读穆涛的散文
-
02-10这次换我说对不起
-
10-16通向心灵的书写
-
07-28纪伯伦散文诗
-
05-11游记散文:游滮水岩
-
10-08陈锡挺:哦,那片枫林(散文)
-
12-09山西李需在全国散文诗大赛上获奖
-
07-06品读鲁迅散文集,领悟不同思想
赞助商广告
-
02-18电脑系统网,最新版系统下载
-
02-16帝国博客1号主题点击查看
-
02-06知足下载站 绿色软件下载基地
-
01-29首页右侧文字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