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浅说
2015-01-28 花不语123
我是瞿蜕园先生的脑残粉。还在念高中的时候,学校旧书库里偶然翻得瞿老所著《汉魏六朝赋选》,谈古典诗文,语意温良,条分缕析,备见原委,有时驳去俗解,翻深前贤,在旧题旨中转出新意绪,尤带给人思理折进的快意。
瞿先生是世家子弟,其父瞿鸿禨为晚清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瞿先生十二岁毕读诸经,且兼通数门外语。师从晚清大佬王湘绮,治学专精历代掌故与典章制度,而诗文、书画两门,亦可称能手,文史家周劭先生曾有言:“论本世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半个世纪中,中国学术界自王海宁、梁新会之后,够称得上‘大师’的,陈(寅恪)、瞿(兑之)两先生可谓当之无愧。”
只是与陈寅恪相比,瞿先生可说是几乎被历史完全淹没了。好在近日其与著名女画家周炼霞(字紫宜)女史于上世纪60年代合着的《学诗浅说》一书终得再版,虽不过戋戋小书,翻读一过,真有良工授人以规矩之叹。
今日是无诗情的时代。唐诗宋词早已让位于流行歌曲,连带着诗人亦无昔日的光环。而瞿先生和周先生的讲解,带领我们经由字词的切实掌握,进而从容迈步进诗词的后花园,体味涵泳其中的人情丰美与生命本有的意境。在著者看来,既要学习旧体诗词,自当先掌握其结构形式。所谓形式,又非仅今人通常所说的简单的体式区别、字数多少,而是包括句法、章法、体裁、平仄、四声对偶、韵脚等一整套基本概念。《浅说》不避琐细,娓娓道来,诸如“四声”的区别、平仄的使用、对偶的工致等,不时穿插历代名句以为实例,如此原本看似枯燥细碎的概念与知识显得亲近而具体,读者自然更易读入。
入门知识通晓之后,自然要登堂入室了。第三篇“诗的发展与重要流派”,可说是全书最为精彩和重头的一部分了。如果说之前关于诗歌结构形式的讲解,是让人了解何为旧体诗,那么这部分关于中国古典诗歌脉络承传的解析,则不妨说是让读者知道旧体诗的前世今生,好比是一篇精悍的中国诗歌小史。
不过,虽然尺幅短小,著者却如武林高手,寥寥几笔,就点出中国古诗的奥窍穴道,且出手多不同凡响。论古诗“青青河边草”每两句一转韵,“转韵的时候,连字句也像连环钩锁一般,彼此牵连承接,斩钉截铁地勒住”,由此语意不尽、神韵无穷;论陶渊明诗,如“纯用墨笔的白描,几乎看不出笔墨痕迹”,可“白描之中又有些色泽之滋润”,明言“陶诗的特色在一淡字,然而并不是枯干的”;说杜甫诗乃“长江大河”,不择细流,“有时水波不兴,有时惊涛骇浪,有时曲岸平沙,有时浩渺无际”;形容李贺诗冷峻,风韵颇似“古时的宫锦,古色古香而不能裁作时装”;评王安石诗“精严有法”,苏轼诗“粗豪”,陆游诗“明白痛快”;指出艳体诗抒写两性间的情爱,要像“花一般婉秀,水一般轻柔”。凡此种种,皆可见出瞿蜕园与周炼霞每能由小及大、由浅入深,平实清浅的背后恰是多年的涵养积累,如此才能鞭辟入里,时有妙语。
昔日王国维曾说诗的问题主要是“能感之,能写之”,惟其能感,方能写,而亦因能写,才能别有所感。其实古典诗词的魅力植根在每个人的脑海中,只是时移世易,久之这份记忆不经由高人的点拨殊难开启。如果我们将古典诗词比作曼妙的天光云影的话,那这份语词记忆不啻是源头活水,照人双眸,开人心眼。缺了它,也就看不见这份天光云影了。
今日重读瞿先生和周先生所写的这部小书,当然未必是要提笔来写古诗。看多了前门的纷扰热闹市声尘土,转而绕道后院,捡拾荒疏已久的一丛杂草一枝野花,或可让干涸的心智再生汨汨流水。
相关文章
-
01-28诗心浅说
站内搜索
本栏最热
-
08-08关于感恩父母的诗歌100首
-
07-07“香荷颂”全国诗词大赛启动
-
03-07父亲 我的脊梁
-
03-02静夜诗
-
07-16藏头诗
-
10-12大学生短诗大赛:原来诗歌并未远离
-
07-02战斗文化点燃强军激情
-
09-12中华新韵、平水韵部、诗韵新编、词韵简编、曲韵、宋词
-
12-30“美丽烈山·南湖之声杯”诗歌散文大赛颁奖仪式举行
-
06-15西方英文诗歌诗体纵览
赞助商广告
-
02-18电脑系统网,最新版系统下载
-
02-16帝国博客1号主题点击查看
-
02-06知足下载站 绿色软件下载基地
-
01-29首页右侧文字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