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诗刊根深叶茂,一曲长诗水到渠成
2015-06-10 geci888
犹记2010年金秋,我因公出塞,邀西北六省区新华社记者聚于青城,纵谈西部大开发报道。恰值何东君先生亦在此地调研新华书画院发展之计,因得与东君先生相识,座中亲聆教诲。塞上调研三日,舟车劳顿之中,我率性吟成一组七言绝句,后整合成一首长篇七言歌行,在旅途上以短信发给东君先生雅正。先生阅后大加赞赏,勉励我今后尝试多创作这类奔放浪漫、清新俊逸的诗歌文体,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受此激励,我于2011、2012、2013三年间,集中创作了一批五言古风、七言歌行,如《泼水颂》《沧海行》《留守别》《桂林岩洞吟》《潍坊风筝歌》《京畿战霾吟》等,受到诗词界的特别关注,也不断得到东君先生的评点和指点。特别是对《飞雪歌龙年送客归金陵》这首长篇古风,先生曾击节赞曰:“长诗气势磅礴,犹如大江东去一泻千里;写人状物,叙事抒情,皆细致形象;而且,文辞华美,音韵悠扬,韵味纯正,意境高华。"
此后,与何公见面机缘增多。他笑称我为周郎,我尊称他为何公。何公一直怀有恢复新华诗刊、重振新华诗风的夙愿。在他看来,老社长穆青给新华社留下两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一份是新华书画院,一份则是新华诗社和《新华诗叶》诗刊。新华书画院一直坚持办下来了,何公从新华社副社长岗位退下后,出任新华书画院第三任院长。他以一贯的从政风格和独特的人格魅力,统筹各方关系,凝聚各方力量,团结各方人才,一大批来自社内外的书画名家和爱好者集结在新华书画院门下,各地分院也相继挂牌,不断壮大。
在新华书画院事业风生水起、蒸蒸日上之际,何公始终头脑清醒,心存缺憾:古来诗书画三位一体,本应全面均衡发展,而新华诗社和诗刊却因种种原因,停办达八年之久。这不仅愧对穆青先生和当年其他创办元老,而且使后辈新华人丢失一块精神家园,不利于新闻记者、编辑文化底蕴的积累和审美素养的提高。
几乎每次拜访中,何公都会言及复兴《新华诗叶》之志。尤其是最近两年来,中央大力倡导建设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把学习经典古诗文上升到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高度。何公认为,《新华诗叶》复刊水到渠成,面临着天时地利人和的难得机遇。
于是乎,复刊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何公为此奔波劳碌,上下协调,沟通工会,协调印厂。经何公力荐、大家开会研究决定,我担任《新华诗叶》总编辑、副社长。在办刊宗旨和方向上,何公特别跟我嘱咐,务必把握好基调,播撒阳光,传递正能量。复刊第一期,何公亲自指导,商定开本,优选纸张,布局栏目,增删篇章,添改按语,推敲词句,核校作者简介,美化版面插图。总之,继往开来,力求尽善尽美。
也正是近两年共襄复刊大业的过程中,我与何公的交往、交流日益加深,对其以往的工作学习履历渐渐熟悉起来,对其人文精神世界也不断产生新的认识。在一次次谈笑风生中,我了解到,何公平生经历较为丰富,生在东部江南富丽地,却长期工作在甘肃、内蒙古、四川等多个西部省区,从一线记者逐步成长为分社负责人;人到中年以后,又被调到北京,先后担任新华社副秘书长、秘书长、副社长。我惊讶,对于每一次角色转型,何公都能做到尽职尽责,实现华丽转身,而且心态平和,步履从容。
我逐渐产生一个创作冲动:何公仕途人生和书法人生,皆似一首长诗,何不尝试用长篇古风歌行体,将何公其人其事浓缩于诗中?
动笔之前,在整体基调和布局上,我给自己定下五结合原则:写人叙事与写景抒情相结合,表现从政人生境界与表现书法人生意境相结合,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写实工笔与大写意笔法相结合,古典审美意象与当代生活语言相结合。
成竹既在胸,下笔如有神。记得利用一个双休日的下午和晚上,我就把洋洋百句的《东君新篇》初稿写出来了。长诗采取体量较大的七言歌行或曰七言古诗体,四句一节,每节换韵。在节奏韵律上,力求整齐之中富于变化,散句为主间有骈对。
虽然草稿出手较快,但此后的加工、补充、润色、深化则未曾停止。乃至近日,我偶然翻检出这首旧作,觉得又需要补充两小节新内容:一是何公今年奔波筹建穆青艺术馆之事,社会意义重大,诗中不可阙如;二是何公当年兼任《新华诗叶》编委期间,曾写过回忆在呼和浩特犁地屯田的诗词,契合当下走转改和群众路线教育学习实践活动的精神,有现实启示意义,其诗句和意境应化用到长诗中去。
其实,最应当在长诗中补充进去并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复刊《新华诗叶》之事。当初创作长诗时,复刊还处于酝酿、谋划阶段,就未及写进去。今天,复刊已初战告捷,应当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为了不使篇幅膨胀,加上何公做事低调,不慕张扬,我仅仅添加了一小节一笔带过:“诗书画印本比邻,诗叶复刊聚骚人。卷内诗佳情信美,案头砚古字常新。”
实际上,只有前三句涉及复刊,第四句的对仗句又迅速转入对何公书法世界的记述了。时至今日,在何公的倡导、指导下,《新华诗叶》已编印两期,开设有多个栏目,如新诗潮、唐风宋韵、强音嘹亮、新华诗廊、四海知音、美的散步、含英咀华等,涵盖新体古体,兼顾社内社外作者。因而,此刊一出,广受赞誉,许多人评价,此刊既包容了创作个性上的百花齐放,又突出了铿锵向上的时代强音。当久违的墨香伴着一首首诗的芬芳扑面而来,新华社诗友们捧读后爱不释手,频频催问下一期何时出版。那种知足而又期待的神情,让我不禁联想到久旱喜逢甘霖的一畦秧苗,等待第一缕春风拂过的一树桃花。
每当此刻,我备感何公的复刊行动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是以文化人的公益之举、高尚之事。我越来越感悟道,中国梦必然也是有诗的梦境,诗与梦想同行,双双抵达心灵的彼岸。正可谓:彼岸有梦,洒满星光。彼岸有诗,飘满书香。诗尊李杜,梦回大唐。气毓灵秀,志添高昂。人生至此,精神为王。行吟四季,啸傲八荒。
因此,我满怀敬意,把这首长篇七言歌行《东君新篇》由衷地献给何公,也献给那些致力于文化建设的高人雅士,献给一切追求真善美并辛勤深耕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人们!
诗人简介
周清印
新华社高级编辑,半月谈杂志社编委、终审发稿人。笔名周郎,祖籍安徽,生于1970年。1995年获北京大学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汉魏晋南北朝古诗和唐诗,在校期间参与编纂过五卷本《增订注释全唐诗》。自1995年迄今,已在新华社工作20年整,先后15次参加全国两会报道,长期走基层调查研究。所采编、审发的稿件,有30多篇获得新华社社级好稿,100多篇获得新华社总编室表扬稿。
新闻工作之余,坚持诗词阅读与创作。深入细读古代、民国和当代重要名家全集,着有诗集《周郎诗三百》、诗剧《美人尸焚祭昊天》。2012年,原创七律《清明杜甫草堂遥怀诗圣》荣获纪念杜甫诞生1300周年全国诗圣杯大赛一等奖。2014年,五言古风《留守别》获中华诗词学会华夏诗词奖一等奖。2014年,满江红《雅安抗震群英谱》一词获当代军旅诗词大赛一等奖。2015年,发表在《诗刊》上的一组7首诗词获得子曰青年诗人奖。现任《新华诗叶》总编辑、新华诗社副社长。
相关文章
-
05-13最高奖励十万元!马尔康城市形象征集活动报名开始啦!
-
05-13来“臧思佳海洋文艺”里看海听涛
-
05-13顺第五届畲歌歌词征集活动等你来参与~
-
05-13关于征集定西市安定区区歌的启事
-
05-13深圳特区报创刊40周年专场音乐会今晚举行
-
05-132022张薇最新单曲《山河辽阔》发行引热议
-
05-13周杰伦为汶川地震稻香而写 歌词温暖治愈
-
05-13刘若英发表新歌《各自安好》,说比唱更动听,知性口吻不减当年
-
05-13王和泉:歌词拥有诗的空间,音乐才能自由翱翔
-
05-13赵安华谈歌词创作
站内搜索
本栏最热
-
08-08关于感恩父母的诗歌100首
-
07-07“香荷颂”全国诗词大赛启动
-
03-07父亲 我的脊梁
-
03-02静夜诗
-
07-16藏头诗
-
10-12大学生短诗大赛:原来诗歌并未远离
-
07-02战斗文化点燃强军激情
-
09-12中华新韵、平水韵部、诗韵新编、词韵简编、曲韵、宋词
-
12-30“美丽烈山·南湖之声杯”诗歌散文大赛颁奖仪式举行
-
06-15西方英文诗歌诗体纵览
赞助商广告
-
02-18电脑系统网,最新版系统下载
-
02-16帝国博客1号主题点击查看
-
02-06知足下载站 绿色软件下载基地
-
01-29首页右侧文字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