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诗歌

感受变幻时代,塑就诗性青春

2015-10-13 good

  姜红伟
 
  访问者:姜红伟(诗歌史研究者,诗歌资料收藏家,八十年代诗歌纪念馆馆长)
 
  受访人:王永红(原黑龙江大学中文系82级学生,诗人,现在佳木斯大学任教)
 
  访谈时间:2014年8月3日上午9点59分
 
  问: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大学生诗歌的黄金时代,您认同这个观点吗?
 
  答:我完全认同,因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学生,通过诗歌得以用灵魂感知世界,诗歌成为那一时代最重要的精神寓所。不仅如此,在那个时代,几乎全民生活都沐浴在诗性之中,这是大学生诗歌创作可遇不可求的最佳土壤。追逐诗歌,就是追逐灵性,就是追逐别样的诗性人生,这是一代大学生的荣幸。 
 
  问: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您投身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革命生涯”。投身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您是如何积极参加并狂热表现的?
 
  答:谈及投身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我要特别感谢曹长清、杨川庆等很多学长,因为他们的努力和铺垫,使黑龙江大学充满了浓郁的诗歌气氛。正是这样的良好氛围使我毫无障碍地与诗结伴,沉迷于诗韵之中,以诗心感受世界,用诗心解读人生。在校期间以此为乐,也发表了几十首诗歌,并与同道好友互相唱和,颇感生命充实。
 
  问:当年,您创作的那首《今夜》曾经很受读者喜欢,能否谈谈这首诗的创作、发表过程?
 
  答:《今夜》是一首既显青葱、又有沧桑的小诗,回想当时的创作,应该也是既有情绪充盈、又有思绪沉淀,结果一挥而就,故而自我感觉流畅自然又不乏张力。之后随手寄给《绿风》,属于不经意间发表出来的。倒是有不少读者包括诗友在很久以后还记得诗中那句“今夜,夜如墙上的那把洞箫/有多少灵魂便有多少曲调”。
 
  问:在大学期间,您参加或者创办过诗歌社团或文学社团吗?担任什么角色?参加或举办过哪些诗歌活动啊?您参与创办过诗歌刊物吗?您参与创办过诗歌报纸吗?编印或出版过诗集吗?
 
  答:回忆当年大学岁月,确实是一段美妙神奇、充满活力的时光。初入大学,就进入黑龙江大学冰帆诗社,从社员到理事再到社长,一路走过,感受良多。特别是和哈市高校及市内的文学青年共同创建“北极光”诗社,得到哈尔滨市作家协会的大力扶持,一时小有影响。这一时段主持编辑了冰帆诗社的诗集《启航时分》,参与编辑了“北极光”诗社的诗集《北极光》。
 
  问:当年各大高校经常举办诗歌朗诵会,给您留下最深印象的诗会是哪几次?
 
  答:诗歌朗诵会在当时可谓黑龙江大学一大文化盛事,每年都有若干场次且人气鼎盛。印象深刻的应属迎“五四”和纪念“一二·九” 诗歌晚会,晚七点开始,六点已经座无虚席,到七点所有可以站人的地方都挤满了人。可以感觉到,每一位与会者都敞开心怀,真诚接受诗性氛围的沐浴,全心体会诗性人生的魅力。时至今日,虽盛况不再,但当时无间的心灵融通、无限的诗性况味仍令人内心充满精神力量。
 
  问:当年您拥有大量的诗歌读者,时隔多年后,大家都很关心您的近况,能否请您谈谈?
 
  答:对所有关心我的人,我都心存一份真诚的感谢,并因此而内心执着。因为我始终坚信,我们那一代人是胸怀追求真理的美好意愿在不断成长,自始至终无法卸掉肩头的一份担当,自信通过自身努力可以给世界带来一线光明,给人心带来一丝温暖,给世事沧桑带来一份诠释,给历史进步带来一股动力。
 
  时至今日,我始终在高校从事教师职业,我依然在关注诗歌跌跌撞撞的发展旅程,关注媒体突变给诗歌带来的阻滞和机遇,特别是裂变和转型所造成的诗歌的局促和变异,探究诗歌未来可能的走向,探究诗歌未来的思维模式、技术手段、创作环境和群体构成。
 
  我在关注的同时更期待诗歌新的繁荣。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924177110

  Copyright © 2022 中国原创歌词网基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