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诗歌

周恩来为何放狠话称: 谁敢损毁武侯祠就杀谁的头?

2016-03-27 zgycgc

同舟共进 2013年第07期,作者:冯锡刚,原题为:刘邦·屈原·孔明——读《叶剑英诗词选集》并集外两首,本文系节选
 
1973年8月,因林彪事件而提前召开中共“十大”。叶剑英与周恩来、王洪文、康生、李德生一起成为中央副主席。这显然是对他主持军委的首肯。与此同时,造反起家,年仅39岁的王洪文为毛泽东所青睐,出人意料地擢升为仅次于周恩来的第三号人物。
 
这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王洪文受命主持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周恩来的“右倾投降主义”,锋芒所及,连带着参与同基辛格会谈的叶剑英。1974年春,毛泽东批转王洪文、江青联名推荐的《林彪与孔孟之道》,成为这一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批林批孔”运动就此在全国展开,矛头所向正是被江青目为“现代大儒”的周恩来,与之声气相求的叶剑英自然亦被波及。江青以整刚刚辞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李德生为突破口,鼓噪对总政“放火烧荒”,并以批“走后门”为借口,再次将锋芒指向军队高级领导人。这一次叶剑英没有重演当年怀仁堂面斥的一幕,而是以向毛泽东写信作“自我批评”的方式,禀报实情,于是引出毛泽东否定江青“三箭齐发”(指“批林批孔批走后门”)的回应。叶剑英清楚,周恩来的忍辱负重、以柔克刚才是应对“四人帮”唯一得当的谋略。还在筹备“十大”的过程中,叶剑英目睹周恩来为解放老干部与“四人帮”周旋,7月下旬,乃作《会场素描》:
 
一匹复一匹,过桥真费力。
 
感谢牵骡人,驱驮赴前敌。
 
各种因素产生的合力,促成邓小平于1973年4月复出。当年12月中下旬,毛泽东连续五次召见政治局、中央军委成员及各大军区司令员,发表讲话,开门见山第一句是:“我和剑英同志请邓小平同志参加军委当委员,是不是当政治局委员,以后开十届二中全会报告追认。”早已心力交瘁、沉疴在身的周恩来自然乐观其成,亲笔起草任命邓小平为政治局委员和军委委员的中央文件。12月22日,中共中央以44号文宣布:邓小平“参加中央领导工作”,“参加军委领导工作”。
 
在信用邓小平的同时,毛泽东作出另一个重要决策,当着诸多高级将领的面,宣布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并一再强调叶剑英对此“是赞成的”,“我赞成你(叶)的意见,我代表你说话”。这多少表示借重这位主持军委的老帅的声望,减少可能产生的阻力。
 
1975年初展开整顿,及至岁末发起“反击”,时局的跌宕仿佛走了一回过山车。1976年2月,叶剑英被宣布“病休”,再度失却信用。“四五”事件之后,邓小平被宣布撤销一切职务,华国锋出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兼国务院总理。在有限的接触中,叶剑英感觉此人务实沉稳,作风民主,含而不露,故认为毛泽东在“四人帮”咄咄逼人的情势下选中声望和资历并不出众的华国锋,是“巨眼识英雄”。正是对华有这样的好感,为后来的惊天合作埋下伏笔。
 
1976年10月6日晚,拘捕“四人帮”之后即刻于玉泉山叶剑英住地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华国锋建议叶剑英担任中央主席、军委主席。叶剑英当即明确表示:毛主席在世时指定国锋同志担任党中央第一副主席,主持中央工作。这就表明,国锋同志是毛主席生前安排的接班人。叶同时强调,毛主席生前多次提出要解决“四人帮”的问题,对“四人帮”采取隔离审查的措施,是实现了毛主席的遗愿。国锋同志担任党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也是毛主席的遗愿,国锋同志是当之无愧的毛主席的接班人。我长期在军事部门工作,愿意辅佐国锋同志。叶剑英还表示,自己今年已经79岁,国锋同志才55岁,正是精力充沛大有作为的时期。我们应当在国锋同志的领导下,为实现毛主席的遗志而奋斗。叶剑英后来还对熊向晖说,粉碎“四人帮”这件事,总理在世不会这样干,小平也不会这样干,只有国锋同志才能干出来。据此,叶首先称华是“英明领袖”。
 
正是怀着这样的情愫,叶剑英在1977年5月赋《八十抒怀》,首联即是:“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释“来人”,时人多以泛指解。诗无达诂,笔者则以为有称赞华国锋之意存焉。颔联为:“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四句合解,意谓庆幸毛主席选好了接班人,故“老夫”虽年届八十,能力有限,已不必为事业之兴废而劬劳忧心了。
 
拘捕“四人帮”,叶剑英强调这是实现毛泽东的遗愿。世人多理解为维护时局之稳定而采取的“师出有名”的策略。这诚然合乎当年的实情,但也不应忽视以下历史细节:毛泽东在1973年12月召见诸多高级将领时引经据典,言及汉高祖刘邦的重臣周勃“厚重少文”,对许世友说:你也“少文”,你就做周勃嘛。这番话的语境是在表示“中国如果出了修正主义”的殷忧时所说,许世友以“把它消灭,不怕”应答。这番对话似与7年前毛指“牛鬼蛇神,在座的就有”,叶剑英以“有几百万人民解放军,不怕”应答如出一辙。“忽忆刘亭长,苍凉唱大风”的慨叹,在22年之后居然成为敢于出手施以致命一击的心理慰藉。仿效盟刑白马翦灭诸吕的周勃、陈平,似乎成了毋须犹疑的选择。
 
真心拥立新领袖,叶剑英确乎怀有“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诸葛孔明情结。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废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治国方略。与此同时,权力中心开始由华国锋逐步向1977年7月复出的邓小平转移。81岁高龄的叶剑英在此前为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强调发扬民主和加强法制,希望会议所实行的“这样充分的民主”“一定要永久坚持、发扬下去”。同时,面对权力中心的逐步转移,似未改孔明情结。1979年9月,叶剑英将作于大约半年前的《下三峡过白帝城》(《选集》之外的另一首佚诗)书赠时任书记处书记兼副总理的谷牧:
 
走向隆中五丈原,驱驰奋斗即终身。
 
托孤不作成都主,一孔明灯万古明。
 
“文革”初期,成都破“四归”者欲捣毁武侯祠。消息传到北京,周恩来放出狠话:谁敢损毁武侯祠就杀谁的头。武侯祠遂完好无损。笔者在初不解,何以毁坏曲阜孔庙不见有狠话制止?后方明白,这是要表明“板荡识诚臣”的心迹。周恩来是叶剑英最心仪的政治家。一个有意味的细节:在自林彪以降一律佩戴毛泽东像章的年头,叶剑英挑选与周恩来一样的缀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款式。显然,这不仅是审美趣味的趋同,更是人格与信念的景从。周恩来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勉,叶剑英则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表达拥戴新领袖的心迹。这两段名言均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若以服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而言,自然可以目为未脱中国传统文化之局限;若以道德继承论乃至政治家的智慧而言,则似乎又难一言以蔽之。傅高义如此评论毛泽东去世后的叶剑英:在逮捕“四人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后来成为一个拥立新领袖的人,一个为华国锋出谋划策的可敬元老。在为邓小平1977年复出铺路方面他也起了关键作用。
 
叶剑英确实希望邓小平如同自己一样辅佐华国锋。然而出任过10年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以1975年雷厉风行的整顿而深孚民望。在人心所向的情势下,具有安邦治国才能的邓小平(叶剑英语)自然不会坐失历史的机遇。1980年12月,在决定华国锋去留的高层会议上,叶剑英动情地回忆当年与毛泽东诀别的情景:握别时,毛已无法言语,离开病榻到室外片刻,工作人员即命返回,再度相握,见毛凝视良久,喉头滚动,欲言而不能,唯以加力相握示意。叶剑英意会,这似乎是托付身后之事。当然,在当年的情势下,叶剑英的自我批评是,在对待华国锋的问题上,有封建意识的影响。
 
叶剑英,这位信仰马克思主义而又饱读史书的政治家诗人,以留存的两百首左右的诗词,展示了跌宕多采的人生历程。一部《叶剑英诗词选集》,从一个独特的侧面成为20世纪中国政治风云的实录。刘邦、屈原、孔明,这些名垂史册的历史人物,依然身着中山装乃至西装行走在中华大地。自然,后世的人们,会在这历史人物的长廊中,添加毛泽东、华国锋、叶剑英……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信然。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924177110

  Copyright © 2022 中国原创歌词网基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