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诗歌

长诗《甲午》:诗歌如何描写历史?

2014-08-08 geci456

 1894年8月1日,中日甲午战争正式宣战。2014年又逢甲午,日前,由中华先进文化促进会主办的“胡松夏长诗《甲午》座谈会”在京举行,数十位军地诗人、诗歌评论家与会研讨。“我以军人的姿态/与历史交锋”,胡松夏诗中这样写道,毫无疑问,倘若回到120年前,他也会是金戈铁马踏上战场的战士。

  诗歌描述历史向来是件棘手的事,过于贴合则易僵硬,过于超脱易消解掉历史的厚重。长诗《甲午》的创作与研讨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这是一部真正的“史诗”,以史为线索,诗意诗情迸发而有节。 《诗刊》常务副主编商震曾是胡松夏读鲁院时的指导老师, 《甲午》的创作给他惊喜。他指出,“长诗是个大工程。《甲午》不是军人的文件,也不是重新叙述历史,而是站在自己的审美立场上重新建构历史。”商震强调,胡松夏对历史的解读是诗性的,在不断激励自己,在历史中看到军人的使命和诗人的责任,并对历史人物做了重新判断。诗作显示出作者对历史事件的重新组合能力,让整部长诗叙事和抒情达到了平衡,“而一首好诗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达到二者的平衡”。

  “跟着历史进程写,诗歌的手法就不易发挥出来。”军旅诗人、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得主刘立云对诗作有着更高的期待,认为《甲午》可以更具想象力一些,情感更朴素一些。军旅作家、史实专家李金明却有不同意见,指出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出现很多抹黑历史的东西,比如诋毁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等,对下一代对历史的认识造成负面影响,而《甲午》对历史把握得准确,爱憎分明,忠实于史实,传递正能量,应该有更多这样遵循历史事实的诗作出现。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历史伤口,这是很多诗人都不敢触碰的题材,因为触摸会疼痛。与会诗人、评论家一致肯定了诗作的价值,认为诗作对战争进行了客观剖析和反思,通过鲜明的人物和壮烈的战争场面、丰富的想象和细致的描摹,艺术地再现了那段悲痛的历史,也显示出了作者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位卑未敢忘忧国,胡松夏作为80后诗人能够写这样的题材,很有担当,勇气可嘉。不过,诗作也存在感慨突兀、节奏紧张等瑕疵。作家网总编辑赵智认为这些情有可原,年轻人正处于奔跑的阶段,有冲动,有情感的压力,到更年长时就会走走停停,节奏自然就会慢下来。

  “《甲午》不仅仅是纪念与追忆,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成曾樾认为,当前应居安思危,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甲午》正是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胡松夏也表示,在写作时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和实地考察,也引发了自己很多的思考,我们当前所处环境更为复杂,对怎么处理好我们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的思考是创作的出发点之一。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924177110

  Copyright © 2022 中国原创歌词网基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