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文章

好诗必须有诗味,无味之诗绝非好诗

2014-12-09 zgycgc

  好诗必须有诗味,无味之诗绝非好诗,前人早已有论。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便有“深文隐蔚、余味曲包”、“诗典可味”等名言至语;钟嵘在《诗品》中已提出“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的论诗准则;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说:“文之难,而诗之难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北宋欧阳修的比喻更是形象而一语中的了:“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 可谓:诗从味中出,味在诗中藏了。

无可否认,诗味是一种很抽象的感觉,可以说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这就要求欣赏或创作者必须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创作者还必须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生活感悟,并具有囊中取物般的语言驾驭能力。是此,才能把这种只可“意会”的抽象感觉,用“言传”的办法写成有韵味的诗。“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在言外”,让读者去品味咀嚼,这便是诗味的魅力。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有韵味的诗呢?1、首先必须遵守格律,押好韵脚。无韵不成诗,无诗何来韵味?特别是七律一韵到底,朗诵起来便韵味十足,不胜其美。2、意象选择准确恰当。如“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分别是六个意象,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词可以取代其中的一个。这句诗本应是“古道西风驰瘦马,小桥流水傍人家”,因为词(曲)谱限字,只好各省略一个动词。但他的组合不仅有机,且准确恰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读之不仅形象立现,诗味倍出,而且分明就是一幅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风情山水画!收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故而耐人品味,久传不衰。3、注重修辞炼字。诗词篇幅极短,字数有限,一个萝卜一个坑,不得虚设一个字,且一字顶一字还不够,必须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一首好诗必有好句,好句必有妙字,称作“诗眼”。何谓诗眼?即诗句中最生动、最传神的字或词。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都是作者“挑肥拣瘦”,反复推敲硬“炼”出来的。这叫诗中炼句,句中炼字。卢延让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刘勰语曰:“富于万篇,贫于一字。”凡创作者,谁无这样的感慨和困惑?然苦在其中,乐在其后。“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便是成功后的喜极而泣也!4、妙趣横生,余味隽永。请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首小令仅33个字,便把一个寻常的生活细节和场面写活了!自然气象,人物形象、植物形象都写的栩栩如生,可谓呼一声人物可出,迈一步自身可入。且有问有答,生动活泼。就像开玩笑一样,“什么海棠依旧,傻丫头,应是绿肥红瘦才是吧!” 真是幽默灰谐,妙趣横生,岂非余味隽永?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欣赏者,读,不惟多多益善,更在消化吸收,为我所用。待到读出诗味,兴味愈浓,便不愁“升堂入室”了 ;创作者除多读外,更要勤写。“广读心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辉。”写,不在数量多,务求质量好。精品一首胜千庸。

诗不是迷语,但就其婉转含蓄而言,却还真有点像猜迷。须一只眼睛读诗面,一只眼睛读“诗底”。这样才能咀嚼诗味,品出“味外之旨”(司空图语),始为高者矣!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924177110

  Copyright © 2022 中国原创歌词网基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