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文章

诗歌的回归

2015-01-27 宝贝123

  经历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诗歌热潮之后,最近一段时间诗歌初步呈现出回归的态势,这也是文学重新成为社会活跃要素的大趋势的一部分。其中主要的征象包括,新工人诗歌成为农民工群体表达自身诉求的一种重要文体,并形成近年来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身有残疾的乡村诗人余秀华让众多城市读者眼前一亮,成为近年来最受关注的诗人;第二届“中国好歌曲”持续吸引了大众的关注,其中颇有部分歌词吸引人的原因。

   “中国好歌曲”与“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同是电视选秀节目,但不仅节目创意相对有原创性,关注的主要也是歌曲创作。由于选歌的范围颇广,这里可以相对更多地看到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创作,其中会有一小部分歌曲突破一般流行音乐的套路:当代社会状况及其引起的社会心理震荡,开始更清晰地进入到歌词的个性写作中;那些特殊的民族风格,会刺激人们更多地认识不同民族的文化活力;赵牧阳这样长期行吟的摇滚音乐人的出现,也多少意味着一些新的可能性。

   余秀华的诗令许多人感到“被打动”,是因为她的诗包含了一种质朴的力量。她曾有的疾患与农村身份,固然是新闻报道的由头,不过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真正冲击到读者的还是她的诗。打动读者的主要不是余秀华的生活本身,而是她所看到的世界:因为她的单纯和倔强,她诗中的世界有一种令城市人感到陌生的单纯、自然和简单。对于在今天的市场时代“拼搏”的人们来说,这样的世界不属于自己,但有着吸引力。也可以说,余秀华的诗提供了一面“镜子”,让人们从另一个视野看到了自己的身影,或许大吃一惊。这些诗歌因为提供了一种让读者反思的契机,而“打中了”他们。

   最能显示诗歌回归的是新工人诗歌的崛起,以及诗歌创作在农民工表达社会诉求的过程中发挥着特别的作用。与前述两个例子不一样的是,这是近年来重要的文学现象,也可能会逐渐衍化为文学流派。近两年来,不断有农民工的诗歌在网络上广为传播。这些诗歌的力量不仅在于它们本身的感人和有力,更在于它们生长于数量巨大的农民工群体寻求发出自己声音的社会潮流,在于它们是这一社会潮流最为有力的表达形式之一。

   如果说,诗歌在新世纪(54.99, 3.49, 6.78%)的社会生活中逐渐被视为腐朽之物,被人们弃置一旁,那么,这些农民工诗人正在表达诉求的社会潮流中将这种腐朽之物“复活”。从方方《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等作品成为青年群体持续的讨论对象来看,文学这种腐朽之物也在以相似的方式回归和“复活”。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联系:924177110

  Copyright © 2022 中国原创歌词网基地 . All Rights Reserved